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0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婕  周金意  张永青  张霞  邱晶  武鸣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9-1060
伤害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基础信息的收集可为制定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大多数伤害事件发生后,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急诊和急救服务,因此,医院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从伤害监测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单纯以急诊室为基础开展伤害监测会导致大量的漏报而造成信息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化工企业接触二氯乙烷240名工人(观察组)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单位无二氯乙烷接触史220名工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17.50%,对照组为7.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P〈0.01),且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率与工龄长短有关。结论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可对工人神经系统和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全面了解大型活动期间不同食品卫生管理级别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并为确定大型活动食品卫生接待单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A、B、C级餐饮单位的个人卫生、刀具、砧板、餐具、容器和熟肉制品卫生等进行调查检测.[结果]个人卫生、厨师手掌、刀具、砧板、餐具、容器和熟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级、B级和C级单位,操作过程中卫生抽检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在A、B、C级单位中,厨师手掌、刀具、砧板、餐具、容器和熟肉制品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表明,三种级别单位间刀具、容器合格率差异均有显著性,A、B级分别与C级单位的厨师手掌、餐具、砧板的抽检合格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三种级别单位间熟肉制品抽检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品卫生A级好于B级单位、B级好于C级单位.大型活动接待单位应首选A级单位,有条件地选择B级单位,C级单位不应作为大型活动接待单位.  相似文献   
104.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芦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方法。方法 芦蒿样品分别经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SPE)法处理后,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芦蒿中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5种农药在30 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在10.0 μg/kg~5000 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出浓度为0.2 μg/kg~4.5 μg/kg。在加标100 μg/kg~200 μg/kg浓度范围内,QuEChERS平均加标回收率为23.0%~4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26.9%;SPE法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7%~98.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8.9%(<10%)(n=5)。结论 QuEChERS法虽前处理简单、方便,但加标回收率低,相对偏差大,而SPE法虽样品处理过程费时,但加标回收率高,相对偏差小,是芦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南京市八卦洲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京市八卦洲江滩采取围垦种植、兴林抑螺、挖池养殖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对边角滩等复杂小环境则采用药物喷洒灭螺,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6.
马涛  张敏  洪镭  王璇  戴文军  吴周伟  王荣    林丹  谢国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88-4191
目的 查明致病因子、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感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搜索2017年2月15日 - 22日期间,某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2 次/24 h)或腹泻(≥3次/24 h同时伴有性状改变)之一者,开展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通过RT -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收集该校环境卫生情况、日常消毒以及供水、供餐等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罹患率为7.8%(46/587);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7.0%)、腹泻(71.7%)、恶心(65.2%);流行曲线提示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六(5)班罹患率(60.9%)远高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班级聚集性(P<0.05);性别罹患率、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后不洗手(OR = 3.9,95%CI = 1.8~8.5)、关系好的同学中有人发病(OR = 3.8,95%CI = 1.8~7.9)会增加发病的风险;100%(10/10)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核酸。结论 此次暴发是一起由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以接触传播为主,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年龄别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改变对疾病负担变化的贡献。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 rates)呈上升趋势,2019年DALY值较1990年增长了191.12%,其中34.54%可归因于人口增长、111.36%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77.56%可归因于年龄别患病率的增加、-32.34%归因于疾病严重程度。牛奶摄入不足位列2019年结直肠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谷物摄入不足和钙摄入不足;11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高BMI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增幅最大(225.15%),年均增长4.14%,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降幅最大(-44.23%),年均减少2.00%。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卫生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08.
生活性汞中毒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汞而中毒,多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震颤、口腔炎、肾损害等,以窦性心动过速为表现的案例较为少见。通过报道1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的汞中毒病例,提示针对不明原因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应考虑中毒等因素,避免误诊;在汞中毒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心搏的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和评价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优化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应对疫情的专业能力。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0月从室内质控、环境监测质控、检测人员比对质控、试剂验证质控、试剂检测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比对,采用SPSS 22.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差异性评估。结果 室内质控中,不同试剂(A、B)的靶标N基因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4.58%和3.95%;靶标ORF 1ab基因的CV为5.70%和6.51%。环境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人员对比质控中,工作年限≤5年和工作年限>5年两组人员的阳性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31、0.52、-0.43,P>0.05)。试剂验证中,低值对照品和高值对照品的两个通道的CV≤5.00%,最低检出限≤500copies/ml,判为合格。核酸试剂检测性能中,B试剂对N基因和ORF 1ab基因试剂在性能上优于A试剂,且靶基因Ct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3.20,P<0.05)。结论 室内质控、环境监测、检测人员比对、试剂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分别于每日16:00-16:30、17:00-17:30、18:00-18:30三个时段同步开展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 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均能够有效地捕获白纹伊蚊的雌蚊,双层叠账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占比高于BG-Trap法(χ2=16.034,P<0.01),两种方法捕获的白纹伊蚊雌蚊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BG-Trap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指数为7.85±5.23只/(台·h),低于双层叠帐法的27.04±13.86只/(顶·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结论 BG-Trap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不及双层叠帐法,其能否应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