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太极拳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影响的中枢认知机制。方法:40名非特异性慢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n=14)、核心训练组(n=13)和对照组(n=13),训练周期为12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太极拳组练习16个动作组成的陈式太极拳,核心训练组运用瑞士球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实验前后采用视觉图片进行运动想象认知任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测量顶区Pz、额区Fz、中央区Cz、枕区Oz、中央区C3点P300的波幅、潜伏期和疼痛程度判断的行为学变化指标,并同步采用Oswestry功能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下背痛失能程度评定。结果:(1)训练后,太极拳组Cz(P<0.05)、Fz(P<0.01)点P300波幅较训练前均明显提高,核心训练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太极拳组Fz点P300波幅显著高于核心训练组(P<0.05)。(2)训练后,各组各点P300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太极拳组Oz点P300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训练后,太极拳组不痛频次增加,非常痛频次减少(P<0.01);太极拳组不痛频次显著高于核心训练组,痛频次显著低于核心训练组(P<0.01)。(4)训练后,太极拳组和核心训练组ODI各项分数均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太极拳组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核心训练组(P<0.01)。结论:太极拳练习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降低失能程度,且效果优于核心稳定训练。这可能与太极拳练习改变患者对日常易产生疼痛动作的认知加工过程,提高前馈控制,进而增强姿势稳定性,减少对疼痛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冬泳对中老年动脉血管弹性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冬泳组为某冬泳协会女性会员11人,开展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冬泳;其他锻炼组27人,锻炼内容为骑自行车与快步走;缺乏锻炼组19人.在试验(5个月)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浆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试,应用无创臂踝动脉硬化测试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 冬泳组安静心率、血压及PWV与冬泳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冬泳组PWV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泳组Fg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Fg呈正相关(r=0.491、0.494,P<0.01),PWV与Fg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与其他锻炼相比,长期的冬泳锻炼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心血管功能、血脂成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慢性睡眠剥夺(CSD)对海马超微结构及海马内多巴胺D1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剔除体质量最轻、负重游泳时间最短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90 s仍找不到平台的11只大鼠,其余24只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TC)组、CSD组和CSD+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 (SKF)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CSD模型,SKF组在CSD 15~21 d腹腔注射SKF38393(1 mg/kg).CSD21 d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的超微结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qPCR检测大鼠CSD后海马内多巴胺D1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结果 CSD导致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性、膜结构破坏可通过使用SKF38393得以改善.与TC组相比,CSD组大鼠海马内腺苷酸环化酶5(Adcy5)、cAMP依赖蛋白激酶α型催化亚基(Prkacα)、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Darpp32)、Ras相关蛋白(Rap)1a、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和2(ERK1/2)、磷脂酶C31 (PLCβ1)、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和Ⅳ(CaMKⅡa、CaMKⅣ)mRNA表达均降低(P<0.05),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α(PKAcα)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磷酸化ERK1/2、PLCp1和磷酸化-CaMKⅣ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CSD组相比,SKF组Prkacα、Darpp32、Rap1a、Rap1b、ERK1和CaMKⅣmRNA表达均增加(P<0.05);PKAcα总蛋白及其磷酸化均以及磷酸化CaMKⅣ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但PLCp1和CaMKⅣ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CSD可破坏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使用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可有效改善海马超微结构,其机制可能与PK和磷酸肌醇信号通路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究热习服是否能够对湿热环境下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大鼠的大脑皮质和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通过负重力竭实验剔除游泳时间过短和过长的大鼠各4只,剩余32只大鼠随机分成常温自由活动(RA)组、常温运动(RE)组、高温自由活动(HA)组和高温运动(HE)组,每组8只.RA和HA组大鼠分别置于常温[(24±1)℃]和高温[(32±1)℃]条件下自由活动2 h/d;RE和HE组大鼠分别置于常温[(24±1)℃]和高温[(32±1)℃]条件下的饲养笼内自由活动1 h/d后,在动物跑步机上匀速跑步1 h/d(坡度为0°,速度为14m/min);连续训练14 d建立热习服大鼠模型.建模后第3天开始,各组大鼠在湿热环境下中高强度运动30 min.测量并记录湿热环境下中高强度运动前、后大鼠体质量丢失率、肛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加压素(AVP)和皮质醇(Cort)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运动后大鼠大脑皮质和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ATP合成酶和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测试(ABTS)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HE组大鼠在湿热环境下中高强度运动后体质量丢失率高于RA组(P<0.01);HE组大鼠运动前、后肛温以及肛温升高幅度均低于RA、RE和HA组(P<0.05,P<0.01).HE组大鼠运动后血浆中Cort含量低于RA、RE和HA组(P<0.05,P<0.01),大脑皮质和心肌线粒体中ATP合成酶和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高于RA、RE和HA组(P<0.01),ROS含量低于RA、RE和HA组(P<0.01).HE组大鼠大脑皮质中线粒体和突触结构以及心肌中线粒体、Z线和横小管的结构优于RA、RE和HA组.结论 热习服训练能够增强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浆中Cort含量,从而保护湿热环境下中高强度运动后大鼠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5.
腰痛是所有成年人慢性健康问题中最常见、费用最高和造成功能障碍最多的问题之一。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已成为腰痛的评估和康复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工具,国际上临床最常用的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量表(QBPDS)。本文对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临床康复应用、信效度和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指标及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挥拍击球阶段腰伸肌群疲劳后,鞭打侧手部峰值线速度(P<0.05)及髋、肩、肘三关节峰值角速度(P<0.05)下降;肩、髋相对角度差减小(P<0.05);左、右腹直肌(P<0.05),左、右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5)的肌电RMS均值较疲劳前减小;左侧腹直肌(P<0.01)、左侧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1)的RMS峰值下降;左、右竖脊肌的RMS均值增加(P<0.05),且右侧竖脊肌RMS峰值也增加(P<0.05)。结论: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会降低人体各环节在挥拍击球时产生动量矩的效率,从而对鞭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局部肌肉疲劳引起人体躯干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改变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人体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未来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ACLR的优秀运动员41名,年龄22.6±4.1岁,27名女性,14名男性。术后行同质专业康复,随访其重返运动时间。于重返前1周行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角速度:60°/s和180°/s;动作:屈膝和伸膝)和四种单脚跳跃测试(跳远、侧向跳、箱跳和8字跳)。术侧与健侧对比并记作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index,LSI)。将运动员按术后重返时间分组:提前重返组(6~8月)、适时重返组(9~12月)、延时重返组(12月后),并比较三组等速肌力和下肢跳测试的LSI以及术侧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结果:提前组14人,适时组19人,延时组8人。60°/s屈膝峰力矩LSI,提前组(87.4%±7.5%)与适时组(95.8%±6.6%)和延时组(96.0%±2.4%)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前组与和延时组峰力矩LSI在60°/s伸膝(85.8%±9.4%、94.8%±4.8%)、180°/s屈膝峰力矩(90.7%±8.7%、101.4%±6.8%)、180°/s伸膝峰力矩(90.6%±5.2%、97.8%±5.6%)间有显著差异(P<0.05)。单脚跳远LSI,提前组(84.7%±7.3%)与适时组(95.7%±6.0%)和延时组(98.1%±1.9%)间有显著差异(P<0.01)。侧向跳LSI,提前组(93.4%±8.5%)与适时组(104.2%±4.3%)和延时组(104.7%±4.0%)间有显著差异(P<0.01)。箱跳LSI,提前组(112.5%±5.7%)与适时组(105.3%±7.9%)和延时组(106.3%±7.4%)间有显著差异(P<0.01)。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仅在提前重返组(2.48±0.58 Nm/kg)和延时重返组(3.21±0.51 Nm/kg)间有显著差异(P<0.01)。余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术后9个月内重返运动面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12个月后重返运动虽并未显著改善单脚跳功能,但在力学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其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正>作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育锻炼更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使其保持活力,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各省市的经济水平、文化、气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势必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较为全面地探讨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人口学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2017年上海市区3~6岁幼儿的体质测试结果;对比超重肥胖幼儿与正常体质量幼儿在体质测试中的表现和水平,为幼儿成长发育提供指导,为预防和改善幼儿超重肥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根据身体形态和体质测试的结果评价2017年上海市区幼儿的体质水平以及幼儿超重肥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结果 3 694名幼儿中体质测试及格率为94. 1%,良好率为26. 9%,优秀率为5. 2%,总体偏低,仍需引起重视。幼儿超重肥胖会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力量、平衡、协调等素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其体质健康和成长发育。结论 2017年上海市幼儿体质水平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需要更多地加强关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增加幼儿活动量和强度的学习,以更好地达到促进幼儿良好成长发育的目的。体质量状况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要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不同的角色作用,预防和改善幼儿的体质量异常情况,提高超重肥胖幼儿的体质水平,促进该群体的健康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鞍座高度变化对稳定骑行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做功模式的影响,为科学健身骑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完成4种鞍座高度(1.中等高度座高;2.自选高度座高;3.较低高度座高;4.较高高度座高)下的骑行,采用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200 Hz)、三维脚蹬测力台(1000 Hz)同步采集右侧下肢三关节运动学、踏板反作用力数据;使用三维分析软件(Visual 3D)、Matlab软件计算分析连续10个踩踏周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结果:随着座高的增加,推进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减小(P<0.05),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增加(P<0.05),髋关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增加(P<0.05),髋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减小(P<0.05),踝关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推时相,三关节做功贡献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骑行时适当增加座高可以减少推进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但会增加踝关节做功贡献度,同时也会增加恢复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因此,健身骑行座高选择采用自选或中等高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