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CR、MRI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42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男29例,女7例;年龄21~66岁,平均42.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3年。Ficat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为8、25、9髋,能量密度为0.18~0.25mJ/mm2。方法以X线透视股骨头坏死区在体表投影为中心选取1~2个冲击点为定位聚焦,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400~500次,每次间隔7d,共治疗3~5次。治疗前及治疗3、12个月后髋关节行X线、CT或MR检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冲击波修复重建股骨头骨组织结构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的疗效。结果:4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冲击波治疗,X线、CT或MR复查,35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治愈6髋,显效13髋,有效16髋,无效7髋。经随访1年后观察无复发,无股骨头进一步塌陷现象。治疗后3个月Ⅰ、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均分分别为(90.1±5.4)、(81.2±4.5)、(66.9±5.6)分;治疗后12个月Ⅰ、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均分分别为(91.6±5.4)、(91.1±5.5)、(79.0±6.1)分。均较治疗前总均分提高。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明显、无创伤、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背景:提高正畸支抗系统微螺钉种植体稳定性的关键在于种植前对局部骨质、骨量进行精确评估,但常规二维影像学检查,如根尖片、曲面断层摄影片、侧位头影测量片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目的: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技术在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植入中的不同特点及优势,以便精确指导微螺钉的种植,提高其稳定性。 方法:种植前以多层螺旋CT对猪颅骨进行定位扫描及多种图像重建,通过多种图像联合应用初步观测种植区骨质骨量及解剖情况,然后利用计算机在影像上精确设计三维种植角度,根据影像信息制作隧道式手术模板指导种植32枚微螺钉支抗,种植后多层螺旋CT再次扫描重建,将种植前后多层螺旋CT设计及测量角度与术后解剖组织块实物测量角度作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32枚微螺钉种植情况满意,无伤及邻近牙根及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情况。种植前设计与种植后多层螺旋CT测量角度比较,以及种植后多层螺旋CT测量与实物测量角度比较,在轴位面及侧断面上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且一致性极好。说明多层螺旋CT能够提供精确而丰富的影像信息,恰当选择合理应用能充分实现微螺钉种植影像学检查目的,从而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个体化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76)及治疗组(n=386).对照组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基础用药与对照组相同,根据患者PAR调整阿司匹林、波立维用量或加用西洛他唑(培达)直至PAR降至40%以下并维持3个月,再调整为标准方案.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结果差异,观察两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指标发生率的差别,以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氯吡格雷抵抗(CR)患者PAR的影响.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及1年时个体化治疗的主要终点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3.9%vs 6.6%,P<0.05;1年:5.4%vs 8.8%,P<0.05);次要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0.8%vs 0.8%,P>0.05;1年:1. 0%vs0.8%,P>0.05).另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标准治疗比较,能明显降低CR患者的PAR,(48.2±6.2)%vs(65.8±9.2)%(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标准治疗相比,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4.
The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the neurons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were explored. The mice were pretreated with heat stress follow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by clipping bilateral cervical commo n arteries for 7 min. Mic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four groups as follows: (1) normal control group; (2) heat stress pretreated subsequent to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HS/IR); (3)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and (4) heat stress group (HS). Animals in the last three groups wer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1 d, 4 d, 14 d respectively. The Morris water maze was used to test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Nissl staining was used to count the average number of survived neurons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image analysis system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 (MAP-2) ex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e in IR group exhibited increased escape latency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 HS and HS/IR groups (P<0.01), and the mice in IR group adopted an inefficient search strategy, major in circling and restricted searching manners. Nissl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yramidal neurons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s in HS/IR and IR groups, with a decrease in IR group (P<0.01).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MAP-2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bviously decreased in IR group (P<0.05).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at stress pre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function through protection to hippocampal neurons.  相似文献   
35.
高儒林  张玉祥 《天津医药》1997,25(12):735-737
选择CT扫描技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27例,对照病理对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7/27),定性诊断符合率88.8%(24/27)。卵巢肿瘤中,畸胎瘤最具特征性CT表现,而恶性肿瘤在确定具体病理组织类型上CT有一定困难。因此认为,CT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卵巢肿瘤经CT增强前后扫描并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会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30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75~1995年收治30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手术误伤18例(60%),手法复位致伤10例(33.3%),止血带损伤2例(6.7%)。结论: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主要因为手术和复位伤,熟练掌握桡神经解剖,严格遵守基本操作技术,具有高度责任心,才能减少医源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37.
王春宇  张建利  陈志刚 《中国骨伤》2023,36(11):1085-109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形成的关系,分析MMP-1、MMP-2预测下肢骨折术后发生LDVT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拟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3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2、3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MMP-1、MMP-2水平,并统计住院期间LDVT发生情况,分析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MMP-1、MMP-2预测LDVT发生的价值。结果:40例发生LDVT,312例未发生LDVT。发生LDVT患者术后血清MMP-1、MMP-2水平逐渐增高,未发生组术后2 d血清MMP-1、MMP-2水平小幅增高后于术后3 d下降(P<0.01),发生LDVT组术后2、3 d血清MMP-1、MMP-2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LDVT患者术后2、3 d血清MMP-1、MMP-2水平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手术时间、术后3 d MMP-1、MMP-2与下肢骨折术后发生LDVT有关(P<0.01)。术后3 d的MMP-1、MMP-2预测下肢骨折术后LDV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8、0.744,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单独指标预测(Z=2.819、2.025,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高水平MMP-1、MMP-2与LDVT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3 d的MMP-1、MMP-2也许可作为LDVT风险预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8.
冯月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47-148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方案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泌尿科就诊的患有输尿管结石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满意35例,一般10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满意19例,一般16例,不满意13例;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泌尿系统保护,在该病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Con)组、H/R组(H/R损伤)、DEX组(1.0μmol/L DEX,再行H/R损伤)、TAK-242组(30μmol/L TAK-242,再行H/R损伤)和DEX+TAK-242组(30μmol/L TAK-242及1.0μmol/L DEX,再行H/R损伤处理)。各组细胞复氧培养6 h后,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TLR4和核因子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五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Bcl-2、cleaved caspase-3、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IL-1β、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6.938、330.004、839.933、169.750、378.365、476.535、298.527、99.219、293.498,P<0.05)。与Con组相比,H/R组细胞的凋亡率、LDH释放率、Bax、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DEX组、TAK-242组和DEX+TAK-242组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蛋白、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DEX组、TAK-242组相比,DEX+TAK-242组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IL-1β、TNF-α表达水平更低,Bcl-2蛋白的表达更高(均P<0.05)。结论DEX和TAK-242联合可协同抑制H/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包括肺叶切除组23例、全肺切除组14例,术前及术后10 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SPEC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10 d,两组LVEF较术前下降(P均<0.05),LVESV、LVEDV较术前升高(P均<0.05),全肺切除组术后上述指标变化较肺叶切除组明显(P均<0.05)。结论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10 d肺癌患者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全肺切除者左心功能下降较肺叶切除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