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采用客观的测试来比较硅酮敷料和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 2个月后的效果。方法 将96例具有增生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治疗组、硅酮敷料 (cicacare)组、压力及硅酮敷料综合治疗组 (综合治疗组 )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 ,所有患者接受为期 2个月的治疗。结果 温哥华瘢痕量表总分显示 ,只有压力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超声测量仪和色谱仪所测结果的双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配对t检验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压力治疗组、硅酮敷料组以及综合治疗组在 2个月后瘢痕厚度的治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但 3个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颜色参数方面 ,压力治疗组瘢痕的亮度 (P <0 .0 1)和红色 (P <0 .0 5 )改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硅酮敷料组瘢痕黄色 (P <0 .0 1)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根据初步的结果 ,压力治疗及综合治疗对减低增生性瘢痕厚度有较好效果。硅酮敷料治疗对改善瘢痕的血管增生和色素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侧忽略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60例首次脑卒中后有左侧偏瘫及单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2个干预组,1个对照组。第1组使用主动向患侧转动身躯的方法假),第2组使用TR及特殊眼镜遮盖双眼右半侧视野(EP),对照组则只使用传统日常生活动作及手功能训练。评价分3个阶段进行偏身忽略、功能及认知测试。结果:4周治疗后,TR组与对照组间在FIM行动评分方面有明显差异,尤其在移位、转移、行动、上下楼梯和FIM肢体总分方面。结论:对有单侧忽略的初期脑卒中患者应在早期积极采用向患侧转身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跟腱(Achilles tendon,AT)在人体运动中承受了巨大的应力,它的力学特性,尤其是撕裂后的力学特性,引起了大量的研究兴趣。在康复治疗中,运动的类型和强度是防止修复的肌腱受到再损伤的关键。治疗师通常根据肿胀、炎症反应等临床症状来定性评估病人的康复训练适当与否。本研究采用了7.5MHz的线阵型超声探头,对等长收缩下修复跟腱的应变进行了测量。实验中6名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的男性受试者的年龄介于28~51岁之间,撕裂距离跟腱附着点2-7cm。手术后12.8±1.3个星期进行测量,以受试者的健康脚为对照组。研究还对三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惯用脚和非惯用脚跟腱弹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测试。超声图像取自沿肌腱方向的撕裂处,采用Cybex 6000同时在体采集等长收缩条件下跟腱的超声图像以及腓肠肌-比目鱼肌产生的扭矩。定制的踝足矫形器可用于超声成像平面与肌腱位置的校准,以便由超声图像提取肌腱特定部位的应变信息。实验利用成像技术对离体猪肌腱的测量,证明了超声测量的有效性。我们发现跟腱撕裂修复位置的应变较对侧健康腿小14.8%±12.6%,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7)。今后可进一步研究沿肌腱方向上应变的分布以及康复过程中分布的变化。本研究将有助于跟腱修复手术后病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优化。  相似文献   
24.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研究压力治疗的作用机制,探讨有效的压力治疗措施.方法 设计多组试验,分别探讨压力治疗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智能压力衣的研制及应用效果.(1)压力治疗的疗效研究.将45例四肢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9例,压力治疗组每日超过23 h穿着量身定做的压力衣(压力为10%缩率+局部9 mm厚压力垫),对照组不进行针对瘢痕的任何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颜色光学测试仪和软组织触诊超声系统评定瘢痕情况,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2)了解Fb在压力作用下生长速率的变化.从手术切取的瘢痕组织中提取Fb,分别施加1.1、2.8、5.6 mm Hg(1 mm Hg=0.133 kPa)压力及不施加压力,观察Fb的生长速率(数据进行Fisher LSD post-hoc分析).(3)压力作用下瘢痕厚度的研究.应用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评估不同时期(早期:1~6个月,中期:7~12个月,后期:大于12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在0、5、15、25、35 mm Hg压力作用下的厚度变化(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4)智能压力衣的应用研究.嘱曾经接受过传统压力衣治疗的36例患者穿着智能压力衣1个月,应用Pliance X系统进行压力测定并发放问卷调查患者使用情况,数据行Wilcoxon Sign-Ranks检验.结果 (1)治疗2个月压力治疗组瘢痕厚度、颜色及V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个月压力治疗组VSS评分明显降低.(2)加压2 d,施加压力为5.6 mm Hg的Fb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未施加压力者(均差=0.086、P=0.001);加压3 d,施加压力为2.8、5.6 mm Hg的Fb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未施加压力者(均差分别为0.060、0.118,P值分别为0.003、小于0.001).(3)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厚度在压力作用下明显变薄,且厚度与压力大小呈负相关(r=-0.96,P<0.01).(4)使用智能压力衣1个月后,静态压力减少19.5%、动态压力减少11.9%,明显低于传统压力衣压力减少量(约为5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智能压力衣在舒适性、透气性、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压力衣(P值均小于或等于0.001).结论 初步证明压力治疗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但其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智能压力衣具有使用方便、省时、疗效好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坐式太极运动增强虚弱老人手眼协调能力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坐式太极运动能否增强虚弱老人的手眼协调能力。方法:采用随机单盲临床对照实验。将101名从未进行过任何太极运动的虚弱老人随机分成太极运动组和一般运动对照组,其中太极组40名,平均年龄(83.1±8.5)岁;对照组61名,平均年龄(84.7±7.5)岁。训练 3个月:3次/周,1h/次,共36次。手眼协调的测试方法为:要求被测者在坐位下,用优势手食指从固定起始位快速而准确地触碰显示屏上的球形视觉信号。测试结果包括:反应时间、完成动作时间、准确性。结果:太极组基本保持了训练前的反应时间,而对照组则反应时间变慢,改变的比例分别为3.3%±37.3%, 35.8%±107.2%, P<0.05;太极组的准确性提高,而对照组则无-5.8%±-36.6%,21.1%±70.8%,P<0.05;两组完成动作时间相似2.0%±49.6%;-1.2%±-55.1%,P>0.05。结论:对虚弱老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坐式太极运动,可以维持手指触碰任务的反应时间,增强完成任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距下关节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有着承担重量。距下关节不稳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文首先对距下关节生物学研究情况进行阐述,分析了其活动范围,接触特点和压力分布情况与四周关节的关联性。然后探析了距下关节不稳发生机制,总结预防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版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6个,研究对象共9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D=-0.74,95% CI(-2.41,0.93),P=0.39]。 结论 尚无足够证据支持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改善作用,其长期效应同样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8.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单侧忽略最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9.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于轻度认知障碍、阿尔兹海默痴呆和脑血管病后的认知筛查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对于认知功能低下的患者,其筛查价值有限。因此,已有多种简易认知筛查工具问世,如五分钟MoCA。本文针对基于记忆,语言流畅性和定向而开发的五分钟MoCA在脑卒中人群认知筛查的诊断精确性以及心理测量标度(信效度)作一综述,以期促进该工具的临床和科研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开发一种非侵入性数字声波技术,反映髋关节的结构特征,用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方法:应用包括有刺激系统、传导系统和带有双通道数字过滤程序数据分析系统的数字声波技术,测量分析了90例正常新生儿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CF)和声强差异(D),并初步对16例1-60岁月婴幼儿进行相应测量,并对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在160-315Hz范围,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正常组CF>0.94,髋发育不良组中有6例CF<0.8,声强差异;正常组D<2dB;髋发育不良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统计学处理还表明,以声强差异2dB为临界点,灵敏可以达到100%。结论:该声波技术提供了一个用数字客观评估髋关节声波信号的实用方法,可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