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的性别差异。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405例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广泛性主动脉修复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置入术)和局限性主动脉修复术,男295例,女110例;年龄(48.9 ± 11.7)岁。所有计量资料以 ± 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 Student t检验分析变量或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和 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通过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女性TAAD患者与男性TAA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53.3 ± 12.4)岁对(47.1± 11.0)岁, 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9.1%对4.1%, P=0.047)和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比例(11.8%对5.8%, P=0.038)更高,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比例更低(64.5%对82.7%, 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168.0(144.8,201.5)min对190.0(163.0,217.0)min, P<0.001]和CPB时间[99.0 (79.8,118.0)min对107.0(91.0,126.0)min, P=0.006]更短,术后肺部感染比例(14.5%对5.8%, P=0.004)和卒中发生率(15.5%对8.1%, P=0.030)更高。女性和男性TAAD患者术后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对7.8 % )。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TAAD术后发生卒中( OR=2.574,95% CI:1.198~5.531, P=0.015)和肺部感染( OR=2.610,95% CI:1.180~5.772, 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性别对TAAD修复术后死亡比例并无显著影响,但是女性TAAD术后发生卒中和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2.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Ebstein畸形(Ebstein anomaly,EA),也称为Kassamali畸形,这种先天性异常包括三尖瓣的畸形和右心室的畸形等。本文概述了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因相关内容,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相关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弓部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患者65例。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ND),比较ND组和NND(无ND)组患者术中rScO_2值,分析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_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5例(38.5%)患者出现ND,40例(61.5%)未出现ND(NND组)。ND组患者术中双侧rScO_2最低值明显低于NND组(P0.05)。ND组的术后各时间点rScO_2值均低于N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夹层累及颈动脉(P=0.005)、术前尿素氮升高(P=0.004)、术中左侧rScO_2降低(P=0.008)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组示左侧rScO_2min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P=0.011)。结论:术中左侧rScO_2降低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其最低值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4.
<正>心肌肌钙蛋白(c Tn)是心脏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心肌细胞完整性损坏后会有部分c Tn释放入血,外周血液中心肌肌钙蛋白浓度的升高提示心肌细胞的损坏。由于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肌细胞破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心肌肌钙蛋白血浓度的监测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在心肌肌钙蛋白的诊断方面,众多研究认为其更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有证据显示,即使小量的肌钙蛋白的提升也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1]。然而与目前其他大多数检测手段一样,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对比匹配法均衡评价直视微创与传统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单一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291例患者,其中48例(16.5%)为直视微创下手术患者,其余242例(83.5%)为传统正中开胸方式。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在242例患者中选取48例成为对照组,与微创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相对于传统正中开胸房间隔修补手术,直视微创组在手术时间[(3.5±0.7)vs.(3.7±1.8)小时,P=0.547],体外循环时间[(73.0±30.0)vs.(87.3±36.1)分钟,P=0.126],主动脉阻断时间[34.1(15.3,45.9)vs.34.9(16.1,48.2)分钟,P=0.200],驻重症监护室(ICU)时间[15.6(5.9,18.8)vs.21.7(8.6,25.8)小时,P=0.15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后住院时间[(5.54±2.3)vs.(8.85±2.06)天,P=0.021],术后引流量[457(110,673)vs.801(389,1 173)m L,P=0.011,输血率[18.8%vs.87.5%,P=0.000],手术切口长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跨越了学习曲线后,直视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比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有诸多优势,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6.
来永强  宋邦荣 《中国医药》2011,6(7):873-874
心脏外科学内容丰富,相关新业务、新技术多,涵盖面广,而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治需要放射学、心脏超声、体外循环、手术及术后监护等知识,对初学者来说显得繁多复杂.  相似文献   
147.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主动脉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马方综合征等可出现主动脉根部扩张,尽管其瓣膜本身未存在或只有轻微病变,最后均可导致主动脉瓣膜反流。对于瓣膜和瓣环本身无或只有轻微病变者,按照传统的手术观点和方式,大多采用带瓣人工血管移植术(Bentall术或Cabrol术),但带瓣人工血管置换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结构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5年3月至2006年6月542例病人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按手术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20例(3.7%),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发现年龄、心衰史、左室收缩末内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Ⅲ~Ⅳ级、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二尖瓣成形术围术期死亡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衰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和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衰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和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二尖瓣成形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9.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各种消融能源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有的心脏外科手术消融能源主要包括:射频,微波,冷冻,超声,激光。除冷冻外,其它绝大多数的能量源都是通过热能来进行消融的。这些方法的侵入性伤害明显少于Cox-mazeⅢ手术,操作简便,降低了并发症率。但这些能量源及其装置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在评价能量源效能时需要考虑的标准:能否能够制造有效阻断心房组织的电传导;能否有效穿透心外膜脂肪;消融是否迅速;是否会造成并发损伤;能否应用于任何所需要消融的解剖部位等。  相似文献   
150.
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给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制作大鼠右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方法 4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依组间均衡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Exp4组: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注射后4周进行实验观察;Exp6组: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注射后6周进行实验观察;Con4组: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6ml/kg),注射后4周进行实验观察;Con6组: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6ml/kg),注射后6周进行实验观察。于注射后4周和6周分别检测4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取心、肺、肝行生理性指标测定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Exp4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RVdp/dtmax)和右心室肥厚指数较Con4组明显升高(P〈0.05,0.01);与Con6组大鼠比较,Exp6组大鼠心率明显增快,中心静脉压(CVP)和MPAP明显增高,RVdp/dtmax明显降低,体重显著下降,肝脏重量/体重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均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胸水和腹水(P〈0.05,0.01)。Exp6组大鼠心肌纤维走行紊乱,部分心肌纤维分叉,细胞核大浓染,心肌纤维横径增大,间质纤维化,可见空泡变性,部分肌浆溶解;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纤维增多,管壁硬化,管腔狭窄明显。结论 大鼠皮下注射MCT制作右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进行右侧心力衰竭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