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钱怡  杨敏  林凡莉  汪姝玥  李晓明  黄纯兰 《重庆医学》2018,(18):2408-2412,2417
目的 探索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以建立一种促进HSCs增殖的方法.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和C57系GFP小鼠,处死获取肺叶组织.(1)ME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肺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的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FBS)、2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00U/mL肝素、0.1 mg/mL青霉素及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第8天进行CD31荧光鉴定,“铺路石”细胞用于共培养并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八因子相关抗原(vWF)、CD31、CD34、CD45表达率.(2)GFP小鼠HSCs的分离、鉴定:密度梯度离心法和MACs-CD117+磁珠法分选HSCs,FCM检测纯度及CD117 CD34共表达率.(3)MECs促HSCs增殖:设立对照组(HSCs)、共培养组(MECs+ HSCs),培养7d,观察HSCs生长情况并计数、计算扩增倍数;第7天,收集共培养组HSCs,FCM检测CD117 CD34共表达率.结果 (1)肺MECs:第3天形成细胞簇,第6天成“血管样”改变,第14天为“铺路石”外观.培养第8天CD31阳性率为54.5%.vWF、CD31、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81.39%、45.80%、57.48%、0.17%.(2)平均每只小鼠骨髓经MACs分选后可获约4.7×105个CD117+细胞,纯度为99.51%.(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HSCs计数均有所增加,但共培养组HSCs扩增倍数大于对照组(P<0.05).第1~7天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细胞数相对变化倍数分别为1.21、1.35、1.50、1.72、1.71、1.75和1.78(P<0.05),第4天变化最明显.共培养7d后HSCs的CD117 CD34共表达率为92.06%.结论 MECs对H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共培养第4天促进作用最明显,并且MECs可以促进HSCs CD3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2.
背景 随着近年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许多非侵入性预测模型评估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以此替代肝组织活检进行肝纤维化评估和随访,但一些无创模型中所需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检测比较困难,临床使用受限;同时其诊断效果亦缺乏大规模临床验证。目的 探讨APRI、FIB-4、Forns、HB-F、APGA、Hui 6种模型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以期选择一种诊断效能高且简单易行的模型用以临床推广。方法 回顾2013年6月-2018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221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曾行肝穿刺活检,且在肝穿刺活检4周内行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检查。肝纤维化分期参照Metavir评分标准评定,并据此分为F01组(Metavir评分为0~1分)、F23组(Metavir评分为2~3分)和F4组(Metavir评分为4分),分别为78例、98例和45例。肝显著纤维化定义为Metavir评分≥2分,肝硬化定义为Metavir评分4分。计算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评分。分别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ULN及ALT<2倍ULN时,绘制6种模型诊断肝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三组患者6种模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模型评分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ALT≥2倍ULN时,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诊断肝显著纤维化的AUC分别是0.836、0.738、0.807、0.836、0.912、0.819,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是0.732、0.705、0.789、0.784、0.811、0.863。ALT<2倍ULN时,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诊断肝显著纤维化的AUC分别是0.790、0.811、0.825、0.768、0.820、0.787,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是0.815、0.872、0.892、0.857、0.863、0.881。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55分时,4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39例Metavir评分≥2分;当截断值>1.005分时,3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005分,Metavir评分均≥2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55分,4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13例Metavir评分=4分;当截断值>1.265分时,7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265分,其中6例Metavir评分=4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815分时,13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93例Metavir评分≥2分;当截断值>1.005分时,47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005分,其中45例Metavir评分≥2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35分,70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35分,其中28例Metavir评分=4分;当截断值>1.155分时,16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155分,其中13例Metavir评分=4分。结论 APGA无创肝纤维化模型无论在ALT≥2倍ULN或ALT<2倍ULN时,对慢性乙肝患者肝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该模型涉及的指标简单易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分期不同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05月至2018年08月121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般资料,并以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分期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水平,比较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脂及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分期的血脂水平不同,Ⅲ期TC、HDL水平最低,患者化疗后血脂水平较化疗前有所升高,化疗后β2微球蛋白水平较化疗前降低。结论:血脂的监测对疾病的进展及化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305例NHL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并与同期住院的312例大肠癌患者及81775名全国普通人群HBV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305例NHL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与全国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58/305)比7.2%(5888/81775),44.3%(135/305)比50.1%(40969/81775),45.9%(140/305)比34.1%(27885/81775),χ2值分别为63.1、4.1、18.8,均P<0.05],且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与大肠癌患者及全国普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1).B细胞NHL(B-NHL)和T细胞NHL(T-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1/239)比10.6%(7/66),χ2=3.869,P<0.05],而两组患者的HBs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3例NHL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44例(33.1%)阳性,58例HBsAg阳性患者中43例(74.1%)HBV DNA阳性,HBsAg阴性但HBcAb阳性的24例患者中1例(4.2%)HBV DNA阳性.结论NHL患者的HBV感染率高于大肠癌患者及全国普通人群,其中HBV的隐匿性感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T-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低于B-NHL患者.如果NHL患者合并HBV感染,为预防HBV激活应在抗肿瘤治疗前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5.
研究阿糖胞苷通过控制细胞DNA合成来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机理及临床最优剂量筛选。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L组、M组和H组,60例/组,三组患者的阿糖胞苷剂量分别为每次1、2和3 g/m2。比较三组血细胞指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NE缺失时间和血小板(Platelet, PLT)偏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呕吐、发热、过敏、炎症、眼部不适等)及阿糖胞苷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三组患者D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个疗程,三组患者DNA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P<0.05)。与基础治疗比,三组患者强化基础治疗的NE增高,NE缺失时间和PLT偏低持续时间降低(P<0.05)。基础治疗与强化基础治疗NE缺失时间及PLT偏低持续时间均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增高趋势(P<0.05);强化基础治疗时,M组的NE最高(P<0.05)。三组均...  相似文献   
26.
何虹秀 《重庆医学》2018,(9):1250-1253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具有独立特征的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发展迅速,传统化疗难以治愈,具有侵袭性及惰性淋巴瘤特征,其治疗是临床医师面对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为MCL的治愈迎来了新的曙光.依鲁替尼,作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发挥抗癌作用,在MCL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为MCL患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转机,有望在将来从根本上改变MCL的治疗模式.现就依鲁替尼治疗MCL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MCL对依鲁替尼治疗耐药机制的产生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医学检验专业血液检验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当前,本校该专业已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本科医学技术类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改制后的"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的骨髓形态学教学作一探讨,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8.
文题释义: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由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发展而来,存在于人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如骨、软骨、脂肪、外周血和肌肉等。骨髓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最多,但其在骨髓细胞中的比例仍很低,只有0.01%-1.00%,且年龄越大其含量越少,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与骨髓相比,脐血中所含的间充质干细胞更加原始,因而有更强的增殖、分化能力。相较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言,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无伦理方面的限制,使得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再生医学中的另一重要来源。骨髓造血损伤动物模型:建立骨髓造血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物理化学方法等。物理方法包括各种射线,如X射线等,化学方法主要指以环磷酰胺为代表的烷化剂类化疗药物,而物理化学方法也叫混合性方法,联合应用放射线和化疗药物建立动物模型。  摘要背景:大多数研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辐照引起的造血细胞死亡,增加骨髓细胞存活,修复造血功能,而少有研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情况。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进行总剂量为6 Gy的X射线全身照射,建立骨髓造血损伤模型,正常组为未经处理的正常小鼠。实验组小鼠照射当天经尾静脉输入CM-DiL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0.2 mL),对照组和正常组经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0.2 mL,移植后第1,5,7,14,21天观察外周血血象恢复情况和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外周血常规:移植后第1,5,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比较,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性下降,第7天下降最为明显,移植后第14天三系较前有所恢复,移植后第21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三系下降更为明显,移植后第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恢复快;②骨髓涂片情况:移植后第1,5,7,14天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出现造血功能抑制,以第7天最为明显,移植后第14天骨髓增生较前有所恢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移植后第21天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③骨髓病理切片情况:移植后第1,5,7,14天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出现造血功能抑制;移植后第14天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较前开始恢复,实验组小鼠的骨髓增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小鼠, 移植后第21天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增生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④结果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ORCID: 0000-0002-7547-9664(高坤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库(SEER)选择2004至2015 年确诊为PCNSL的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PCNS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婚姻状态、原发部位、病理类型、B症状、HIV感染情况、治疗方式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婚姻状态、原发部位、病理类型、HIV感染情况、治疗方式是影响PCNSL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发病年龄、婚姻状态、原发部位、病理类型、HIV感染情况、治疗方式是影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复方菝葜颗粒联合DP方案(顺铂+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化疗,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1次/周;同时于每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7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菝葜颗粒,1袋/次,3次/d。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8.9%、72.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2%、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附加关注评分、情感状况评分、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轻度转氨酶增高、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6.6%、87.2%,2年生存率分别为63.8%、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菝葜颗粒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1、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