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范畴,是一类具有较高患病率及致残率的疾病。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其最突出的致残表现为偏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我科运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率中偏瘫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同时还加快了患者的早期康复进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病例的海马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探讨1H-MRS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非病灶性颞叶癫痫患者57例和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20例,测定双侧海马体积及海马1H-MRS的NAA/(Cr+Cho)值。根据发作间歇期癫痫性放电(IEDs)优势对病例进行定侧,探讨1H-MRS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IEDs能够提供定侧信息的有41例(71.9%),其中左侧颞叶癫痫组(L-TLE)24例,右侧颞叶癫痫组(R-TLE)17例,双侧颞叶癫痫组(B-TLE)16例。海马测量分析结果如下:(1)癫痫组中有56例(98.2%)双侧海马NAA/(Cr+Cho)值均低于对照组。病灶侧海马NAA/(Cr+Cho)值小于对侧海马(P均<0.001)。(2)海马体积测量发现海马萎缩的有28例(49.1%),其中4例双侧海马萎缩;而海马1H-MRS异常56例(98.2%)。两种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根据海马体积提供定位价值的有28例(49.1%),其中15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53.6%);1H-MRS结果(双侧差值>0.04)提供定位价值的有41例(71.9%),其中32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78.0%),比海马体积符合率高(P<0.05)。结论(1)颞叶癫痫伴有较为普遍的双侧生化物质的改变,表现为NAA/(Cr+Cho)值下降。(2)海马1H-MRS显示的生化改变对于颞叶癫痫的异常发现较海马体积测量更为敏感。(3)海马1H-MRS有较高的定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同样手术操作,但术中不插入线栓堵塞大脑中动脉。观察组大鼠于术后24 h采用跑台仪进行运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其余2组大鼠亦同期置于跑台仪上但不进行运动训练。于术后第3,7,14天时采用修订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于末次神经功能评定结束后断头取脑,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Ngb、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神经轴突再生相关指标[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第3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分别为(6.83±1.03)分和(5.08±0.79)分]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gb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观察组Ngb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SO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NO、MD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运动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周边皮质Ngb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沐榕  李菁 《中国针灸》2006,26(11):778-780
目的:寻找影响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方法:3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选择10个可能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的因素,对48例治疗后肢体功能未改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与性别、病变部位无关,与年龄、病程、中风类型、言语障碍、心理障碍、合并疾病有关(P<0·05),与病灶特点、认知障碍关系最大(P<0·01)。结论:在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时,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以临床药物治疗而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前24h及治疗后的6~8W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2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经6~8W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其血清S-100B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患者3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针和体针联合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每名患者的血清S-100B含量.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和S-100B蛋白含量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针药组2项指标分别为(11.17±1.80)分和(0.125±0.050)ug/L分别与药物组的(15.37±1.43)分和(0.175±0.059)u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可能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促进其血清S-100B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康复科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伴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伪刺激+FES组(伪刺激组,45例),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组(低频rTMS组,47例)。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下肢痉挛严重程度,并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MA评分均显著提高,MAS评分和MEP值显著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与伪刺激组比较,低频rTMS组FMA评分[16.0(13.0, 23.5)分比19.0(16.0, 27.0)分]提高更显著,MAS评分[1.5(1.3, 1.5)分比1.0(0.5, 1.5)分]和MEP值[(24.64±0.39)ms比(24.43±0.31)ms]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较伪刺激联合FES治疗能显著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缺血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C-MYC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8只、运动组18只。模型组、运动组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运动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采用跑台训练器进行运动训练,每周6 d,共2周,其余2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可自由活动、进食。采用修正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价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MCAO脑缺血后第3,7,14天的神经功能,并断头取脑,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组织中HSP70、C-MYC的表达。 结果运动组大鼠脑缺血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或0.01);运动组大鼠脑缺血第7,14天HSP70和C-MYC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或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缺血组织中HSP70及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缺血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 方法4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8)和运动组(n=18)。模型组、运动组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运动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采用跑台训练器进行运动训练, 每周6 d,共4周;其余2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 期间可自由活动、进食。采用修正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价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MCAO术后第7,14,28天的神经功能,并断头取脑,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 结果运动组大鼠术后14,28 d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和P<0.05);运动组大鼠术后7,14,28 d,IGF-1、IGF-1R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缺血组织中IGF-1、IGF-1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