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01.
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5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针对并存病给予及时的治疗,使身体状态尽快达到耐受手术和术后康复的要求,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术后4~6d,髋关节轴向叩击痛消失,被动屈髋达90°,可在床上坐,1~2周能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2周后可练习患髋主动活动,3~4周患髋活动接近正常,无伤口感染、关节僵硬及肌萎缩等。结论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风险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身体状况差、合并有心肺脑肾等疾病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6月-2004年6月所做的78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表现,找出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的改变。结果78例患者随访24~72个月,平均(40.0±8.5)个月,25例出现新的临床症状(32.1%),18例有影像学改变(23.1%),其中骨赘形成或加重9例(11.5%),小关节增生所致阶段性椎管狭窄3例(3.8%),邻近节段不稳(椎体Ⅰ度滑脱)3例(3.8%),椎间盘突出2例(2.6%),腰椎侧弯1例(1.3%)。结论腰椎内固定手术引起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改变,增加了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术前准确地分析和评价邻近节段的不稳定因素、尽可能缩短融合节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保护后方结构(棘突、棘上韧带等)和邻近关节突关节的完整性、保护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平衡等对预防和减少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介绍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严重胫骨骨折患者行急诊清创术,胫骨骨折部行简单螺钉内固定,骨折远近端垂直胫骨内侧或外侧骨面分别拧入2枚螺丝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视伤口情况分别行一期或二期皮瓣移植、植皮手术消灭创面。结果31例获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位置功能均良好,骨折愈合14~23周,2例骨不连。伤口甲级愈合21例;乙级15例。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简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能达到有效固定,既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减少伤口及深部感染率,有利于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飞文  甘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70-2271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2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vs65.5%、97.3%vs70.0%,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10.9%,P<0.01),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18±6)dvs(21±7)d]。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多种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合并滑膜炎(SY)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KOA合并SY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A组)40例,SH注射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LIUS)导入(B组)43例和SH注射联合LIUS导入酮基布洛芬(fastum)(C组)43例。以HSS评分标准在治疗1、3、5周末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周时,优良率比较,B、C组明显优于A组(P〈0.01);C组优于B组(P〈0.05)。24周后C组优良率的稳定性明显优于A、B组。结论:SH与LIUS导入fastum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高效、持久、安全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2(HDAC2)、白介素1β(IL‐1β)与一氧化氮(NO )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HDAC2、IL‐1β以及应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在5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试验组)关节滑液中的含量,并与26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 HDAC2和IL‐1β及HDAC2和NO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HDAC2、IL‐1β和NO三个指标在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中表达较对照组的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HDAC2与IL‐1β和NO的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08.72、08.24,均 P<00.1)。【结论】HDAC2可能是炎症因子IL‐1β和NO的趋化因子,其可能与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局部非感染性炎症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7.
69例皮瓣移植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9例皮瓣移植术病人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65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发生坏死.提出术前预防感染,术中观察移植皮瓣的血液循环,术后加强皮肤护理、保温、严密观察血液循环、控制感染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和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34例)和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术组(B组,38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指标(术后1、3、12个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6~18)个月的随访,B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术后卧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B组,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3个月)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相差甚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创伤大。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术微创损伤少,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索芝麻素(SE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S低浓度(10 mg/kg)组、SES中浓度(20 mg/kg)组、SES高浓度(40 mg/kg)组,每组12只。术后第3、7天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周后处死,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表达。结果:SES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脊髓组织水肿,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Elisa结果显示SES逆转MDA、CAT、SOD及GSH活性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SES能显著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ES能显著抑制Caspase-3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0.05)。结论:SES可通过减轻脊髓损伤的水肿、抑制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1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诊治顺序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后B?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能有效的提高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且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