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丙泊酚在急诊脑外伤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丙泊酚(Propofol)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静脉麻醉药物,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麻醉均有独特优点。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急诊工作  相似文献   
52.
膀胱癌CT表现及其与临床分期价值(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腹部CT扫描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CT影像表现判断病变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搜集作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6例膀胱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3.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超声造影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明显提高了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率及检出率[1,2].  相似文献   
54.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该病起病突然,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因此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诊断,急救与监护等尤为重要。我科近年来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本院自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创伤性后颅窝血肿(THIPF)20例,就其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6.
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最直接的方式.护患间良好的语言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向患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同时也可促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与护理的质量[1].笔者对临床护患间语言沟通技巧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剖宫产术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常可导致产妇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胃肠胀气、排便时间延长,产妇不能进食、进而影响乳汁分泌,致乳量不足.  相似文献   
58.
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多发病、疑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异常及不孕等,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1999年1月~2002年12月以补肾化瘀方治疗内异症16例,并与长效安宫黄体酮治疗的10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与分度根据1990年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次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确诊。治疗组16例,年龄28~39岁,平均34岁,渐进性痛经l3例,性交痛4例,肛门坠胀痛12例,巧克力囊肿12例。对照组10例…  相似文献   
59.
<正>我院2005年1~11月,共收住支原体肺炎44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30分钟(T_1)、麻醉后60分钟(T_2)及拔管即刻(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小时静止和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小时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组患者T_1~T_3时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嗜睡、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发挥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