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4篇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4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观察B组,4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观察C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统计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观察B组、观察C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0.47%(38/42),特异度为95.12%(117/123),准确度为93.93%(155/16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重要指标,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估子宫内膜癌敏感度、准确度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三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采用三联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咳嗽、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等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咳嗽、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8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LISS治疗,对照组给予DC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9%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4.
骨盆骨折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往往是因为暴力挤压而造成的。因为骨盆是机体内重要负重关节,所以在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不能将患者骨盆解剖复位,就会使患者骨盆关节的负重应力不均匀,从而造成盆腔脏器受损,因为骨盆是由周围血运丰富的松质骨组成,因此进行解剖时容易引起大出血现象[1]。优质护理对骨盆骨折患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资料中,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远端边缘坏死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足外观及功能改善均比较满意。结论 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手术操作比较简便,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加用磷霉素钠治疗志贺菌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志贺菌痢疾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氟哌酸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磷霉素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都以3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细菌清除率,症状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细菌控制率为88.254%,对照组的细菌控制率为35.29%,治疗组的细菌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症状控制率为100%,对照组的症状控制率为58.82%,治疗组的症状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霉素联合氟哌酸可有效清除志贺菌痢疾中的病原菌,明显控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 6h内C反应蛋白 (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2 17例AMI患者发病 6h内的血浆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和CRP正常组。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结果 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包括冠状动脉闭塞、再梗死和死亡 ) ,CRP增高组 ( 32 .6 % )较CRP正常组 ( 4 .7% )显著增加 (P <0 .0 1)。两组之间心肌损伤的参数(包括肌酸磷酸激酶高峰和左心室射血功能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发病 6h内CRP水平反应出冠脉损伤的易患性 ,可预见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后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动态心电记录仪对病人进行24h心电变化连续监测。将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记录在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心电图中,房性心律失常(二、三联律及成对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12导联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早发及二、三联律)、房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检出率更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神经导航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RI组39例和DTT组31例,MRI组为MRI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DTT组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比较两组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及并发症。结果MRI组全切除率低于DTT组,次全切除率高于DT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D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以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少突胶质瘤WHOⅡ级为主,MRI组分别占51.28%、25.64%,DTT组分别占41.94%、35.48%。结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手术切除程度高,神经功能损伤较少,相对于MRI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麻醉方式不同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穿刺时(T3)、术毕前10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T2时点,心率无明显变化,但平均动脉压降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T3、T4时点,两组心率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逐渐恢复,但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点,两组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T4回升,且观察组T2、T3、T4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过程生命体征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