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1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75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小面积Ⅲ度烧伤如何进行护理,才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合并烧伤创面的愈合率。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0年3月糖尿病合并烧伤的1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与观察,并把患者的创面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放在首位。结果伤口愈合情况好,经35~60d伤口愈合,符合正常Ⅱ期愈合标准,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本套护理干预方法能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糖尿病伴烧伤患者创面的感染率,提高治愈率,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殷晓翔  丁斌  陈元旺  王明 《江西医药》2021,56(3):358-361
目的 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49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29例以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20例,同时选取2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GRN、IL-17和IL-10浓度;魏式法测定ESR;特定蛋白仪测定CRP;同时记录研究对象一般实验室资料.结果 IBD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如CRP和ESR,CD患者水平相较UC更高.与健康对照相比,IBD患者PGRN和IL-17均显著升高,而IL-10则明显下降,其中以CD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UC中PGRN与IL-17和Mayo指数显著相关,而CD中PGRN与IL-17、CDAI指数及IL-10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治疗后IBD患者PGRN均显著下降.结论 PGRN在IBD患者中异常上调,且与IL-17、IL-10等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IBD发生发展,且可能成为疾病活动度评分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未实施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参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入门-球囊扩张(D-to-B)与发病-球囊扩张(S-to-B)时间;住院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药品费用与医疗总费用.结果 研究组FMC-to-B、D-to-B、S-to-B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药品费用与医疗总费用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缩短FMC-to-B、D-to-B、S-to-B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付影婷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59-16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安定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的价值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食管胃内黏膜下病变实施超声内镜检查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各40例,所有入组者均行相应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使用安定,观察组联合使用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检查期间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总检查时间,统计两组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咳嗽、憋气及呕吐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内镜超声检查时使用山莨菪碱联合安定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过程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用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管理的护理模式。以问卷调查形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反馈情况。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2%,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9%,满意度为7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上有显著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那格列奈)和对照组(瑞格列奈)两组,对研究组24例患者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对对照组24例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消化道症状)的有3例,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中有1例因肝酶轻度升高而退出治疗,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因肾功能受损而退出治疗。结论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效果相当,降糖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为轻微,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精准肝切除组(68例)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情况。结果:精准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ALT峰值、AST峰值、TBIL峰值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精准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8.8%、11.8%、5.9%)均明显低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7%、23.3%、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定、强的松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大剂量激素组:强的松20mg,1次/d。观察组为小剂量激素组:强的松10mg,1次/d。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