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58篇
内科学   38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511篇
综合类   781篇
预防医学   49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566篇
  7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对比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Q 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测量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6 8例、正常对照者 4 0例的QTd和QTcd。其中 4 5例患者接受了PTCA或支架置入治疗 ,2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d或QTcd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 (P <0 .0 1)。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 .0 1)。介入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较药物治疗组明显缩短 (P <0 .0 5 )。随访 6个月 ,介入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2例、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再次接受介入治疗 2例。药物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5例、心绞痛 5例、心肌梗死 2例、接受介入治疗 5例、猝死 1例。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d或QTcd降低程度明显大于药物治疗者 ,从而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必要尽早进行冠状造影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漫谈菌痢     
例一:何××,女,42岁,扬州工专人。患者于1982年8月21日起,腹泻、腹痛(忽左忽右)、肠鸣、大便解红白冻,日行7~8次,伴恶心、食欲不振,反复发作缠绵三月余。曾用黄连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不效,或以为痢疾,用香连丸、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病势未减;或以为慢性阑尾炎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温脾汤等加减亦未奏效;或以为慢性肠炎,用痛泻要方,病情仍未能控制,患者深为所苦。12月8日,复延余诊治,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时、溶栓24 h NIHSS评分,6个月mRS评分及死亡率,观察两组溶栓相关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所有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119例,男性69例(58.0%),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70.12±10.55岁,入院
NIHSS评分4~38分。其中年龄≥80岁患者29例,年龄<80岁患者90例。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溶栓
24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6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静脉溶
栓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
结论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死亡率及不良预
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0岁,因左膝关节扭伤后疼痛、活动受限2月余于2004年8月17日住院。2月余前患者在晨练中用力蹲坐后做甩腿动作时突发左膝疼痛并有绞锁感,经他人牵拽抖动后稍缓解。此后日常生活中左膝仍不能伸直并疼痛,做下蹲、上下台阶等动作时明显,逐渐影响一般性行走。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膝无肿胀,屈伸受限,屈伸范围20°~90°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131例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为了解本院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作者对1131例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测定张旭东朱海杭陈锡志李登銮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省扬州市225001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neoplasms/surgery;stomachneoplasms/surge...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X线或CT的监视下,经皮行椎弓根穿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钙缺失或溶骨性破坏等病变的一种技术。2002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此技术治疗4例椎体骨质疏松症性压缩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用手术方法,而术后会阴部疼痛或不适仍然是困扰着许多产妇的问题。本文采用合成线连续缝合技术,减除了传统缝合的缺点,降低了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和非感染性裂开延期愈合率,提高了母乳喂养满意率,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体重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初生1h内体重〈2500g的活产新生儿。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预后,对于早产低体重儿更是一大威胁。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率,作者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6年3月的早产低体重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组男168例,女110例,男平均46.7岁,女平均51岁,278例中189例行根治术,72例造瘘,6例探查,11例未手术,全组获访96.7%,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2.9%、21.1%。本文用实际生存时间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