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老年性膝关节炎,是指膝关节关节面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伴随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畸形,最终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不稳、活动障碍等,甚者还可出现社会活动能力低下及心理功能异常,最终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因此治疗KOA的最终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笔者用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张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38-139
目的分析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选择100例康复期的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超强辣椒素受体激动剂树脂毒素(RTX)诱导PHN模型。各电针组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大鼠"环跳""阳陵泉"穴,隔日1次,持续治疗35d,假电针组将毫针浅刺穴位皮下,不进行电流刺激。采用von Frey丝隔日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频率电针对脊髓背角VEGF 188mRNA和VEGF-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RTX诱导的PHN模型大鼠出现机械痛觉超敏(P0.01)。与假电针组比较,2Hz、15Hz电针可以显著改善PHN大鼠机械痛觉超敏(P0.05),而100 Hz电针无显著作用(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EGF 188 mRNA和VEGF-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2 Hz电针可以显著抑制VEGF 188mRNA和VEGF-A蛋白的表达(P0.05),而15 Hz、100 Hz电针无显著作用(P0.05)。RTX诱导的PHN大鼠脊髓背角VEGF表达和机械痛阈值呈负相关。结论:2 Hz电针通过抑制VEGF在PHN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从而缓解机械痛觉超敏,提示2Hz电针是治疗PHN的最佳频率。  相似文献   
44.
梁超  黄国付  杨坤  张唐法 《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组、悬灸组及西药组各15例。热敏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悬灸组选取双侧风池、定喘及肺俞穴,采用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3组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T)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热敏组FEV1和PEF检测仍保持在3个月时水平,而悬灸组和西药组回落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45.
患者陈××,性别男,年龄55岁,职业主任医师。于79年2月28日上午入院,住内科病房,住院号:50082号。主诉:79年2月1日骑自行车上班途中,右眼出现复视,当天晚上夜班未加注意,看书时间较长。次日右眼结膜充血,复  相似文献   
46.
张玲 《当代护士》2016,(12):122-124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为提高CSR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90例CS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接受单纯穴位按摩治疗者为穴位按摩组,接受单纯针灸治疗者为针灸组,接受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者为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颈椎病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完成2周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及针灸组(均P0.05),穴位按摩组与针灸组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2周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及针灸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穴位按摩组与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及穴位按摩组(均P0.05),针灸组与穴位按摩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改善CSR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突触形态可塑性损伤的改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电针治疗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2 Hz、30 Hz、50 Hz电针组,每组15只。Wistar大鼠经筛选后通过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构建AD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不同频率(2、30、50 Hz)的电针针刺百会穴、肾俞穴进行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的突触超微结构,采用Golgi法进行神经纤维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提示动物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2)模型组海马区突触前膜、后膜和间隙界限不清晰,膜结构不完整,出现溶解现象,但电针组的突触结构均有所改善。(3)模型组脑组织可见明显神经纤维缠结,各电针组能够改善神经纤维缠结情况,神经纤维丝较清晰。(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SK-3β总蛋白和Tyr216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Ser9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随着电针频率的增加,GSK-3β和Tyr216磷酸化水平下调,Ser9磷酸化水平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0 Hz电针组大鼠的跨越平台次数、平均逃避潜伏期和GSK-3β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与其他2个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Hz电针组的突触结构和神经纤维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其他2个电针组。【结论】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能够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50 Hz电针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调控GSK-3β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善AD大鼠突触可塑性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电针“足三里”(ST36)与“太冲”(LR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轻度夹尾刺激配合间断饮食法构建FD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验证FD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西沙比利组大鼠灌胃西沙比利[0.4 g/(kg·d)],连续6 d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电针组大鼠接受双侧“足三里”“太冲”电针刺激(直流电,疏密波,2/100 Hz, 2~5 mA。通电30 min),每隔24 h刺激1次,连续6次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胃肠动力指标,血液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内源性脑肠肽[促胆囊收缩素(CCK)、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和P物质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均...  相似文献   
49.
穴位注射治疗普通型慢性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悦平 《中国针灸》2000,20(12):725-726
为了探讨新的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途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普通型慢性肾炎45例。结果总有效率86.7%,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极显著差异。说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均实施康复护理,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屈活动度增大,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大;VAS、ODI评分及血清IL-1β、IL-6、hs-CRP、SP、PGE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血清IL-10、β-E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