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32例SIVD患者与21例正常对照组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皮质、白质的rCBF;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对SIVD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总体评估。结果:①SIVD患者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皮质、白质的rCBF均降低;②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和顶叶皮质rCBF降低;③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及顶叶的皮质、白质rCBF相关。结论:SIVD患者脑皮质及白质均存在rCBF的下降,额叶及顶叶皮质rCBF的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免疫干预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栓模型,将缺血1h再灌注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观察脑梗塞体积、血清胞浆酶及微血管内聚集与粘附的多形核白细胞(PMNL)的变化。结果:甲基强的松龙能够缩小脑梗塞的体积,使血清LDH、CK、CK-BB明显降低,并减少PMNL在微血管内聚集与粘附。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后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3.
舒敏  章军建  康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19-4620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痴呆(VD)最常见的神经病理类型〔1,2〕。奥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对原发性退行性痴呆、多发梗死性痴呆、Alzheimer型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均有一定的疗效〔3~9〕。但尚未见其对SIVD疗效的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奥拉西坦治疗SIV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赛乐特对伴有言语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赛乐特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危险因素、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和其他康复治疗,赛乐特组加用赛乐特20 mg晨服,每日1次。卒中起病后7d内、90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MS)评价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后90d,赛乐特组患者上、下肢FMMS评分分别为29.7±22.2、24.0±7.9,高于对照组的16.2±16.6、18.9±8.2(P<0.05);上、下肢FMMS增加分数评分分别为24.2±19.8,12.4±4.8,高于对照组的11.8±14.8、10.1±4.2(P均<0.05)。赛乐特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赛乐特可以促进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05.
徐艳  任善玲  詹羽  杨四清 《临床荟萃》2012,27(2):134-1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由此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中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作为主要血管也易受到波及.当颅内动脉或颅外颈动脉发生病变时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具有无创性及三维观察的特点,且图像质量高,可用来评估颅内动脉病变.本研究比较了患有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患者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异常的情况,旨在为早期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32和Cx36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脑低灌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制作慢性脑低灌注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2VO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化检测2VO大鼠海马各区Cx32和Cx36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对照组显著下降,海马Cx32和Cx36的表达也有降低。结论:Cx32和Cx36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在SD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四氮(PTZ)诱发大鼠惊厥急性发作,制作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点燃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和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HSP7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的表达,其可能通过此种机制来抑制癫的发生和发展。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癫大鼠海马内HSP70的表达,以此来减轻癫发作后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08.
一种改进的更为稳定可靠的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脑缺血研究模型.方法 (1)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模型的制作:SD大鼠(270~350 g),异氟烷麻醉,永久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即制作成功dMCAO模型.(2)模型的评定:分别于术后10 h行PET扫描、术后24 h行MRI扫描;术后48 h行TTC染色进行梗死面积的评定;分别于术前,术后1、2、7、10、14、21、30、37、44、51、60 d进行行为学评定;CV染色评定细胞受损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结果 MRI测定梗死面积为45.30%±2.35%(95%可信限:42.94~47.86),TTC测得梗死面积为43.39%±2.33%(95%可信限:40.94~45.84),PET测得缺血面积为54.50%±3.15%(95%可信限:49.49~59.51).术后60 d CV染色测得梗死面积为30.10%±2.22%(95%可信限:28.05~32.15),行为学评定:基线评分两组无差异,60 d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各时间点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制作过程中无个体排除,无死亡.结论 30 min一过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加永久性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所产生的dMCAO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脑缺血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时间窗超过3h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时间窗超过3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法国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影像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均达到或超过3 h,颈内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24h.昏迷不超过6 h),行动脉内药物联合机械溶栓治疗,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另有2例闭塞血管未再通,再通率为87.5%.患者动脉溶栓后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时间窗大于5 h的前循环系统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时间窗较短患者相比较,出院时mRS评分明显较高.5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2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相比预后较差.4例患者溶栓后24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例死亡.1例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但因侧支循环血流丰富,最终临床预后仍较好.结论 对于时间窗超过3 h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达到较高的再通率,短期内使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临床应用动脉溶栓时应注意个体化选择性治疗,评价其疗效需结合时间窗、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并发症等因素,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0.
血脂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Apo)及脂蛋白(a)[Lp(a)]在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MCI)组血脂7项指标含量,并与对照(NC)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CI组的TC、LDL-C、ApoB、Lp(a)明显高于NC组,(P<0.01),而其ApoA/B明显低于NC组(P<0.01)。结论MC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其可能是导致MCI并使MCI转变为老年性痴呆(A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