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寻找各型血流动力学差异的依据。方法:2003-11/2004-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住院患者91例,采用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所有患者进行血压、眼底镜、血脂、血糖、血流变学、颈椎X射线、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可分为4型:高流型(27%)、正流型(22%)、低流型(48%)、血流信号消失型(2%)。高流型存在的依据为较严重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椎间失稳、寰椎椎动脉沟环、局部横突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正流型示颈椎及椎基底动脉轻度异常;低流型存在的依据为椎基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颈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血流信号消失型与椎动脉缺如或闭塞有关。结论: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TCD分型,有利于理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推测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但尚应结合眼底镜检查、血黏度、血脂及影像学结果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小血管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另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 50μg·kg~(-1)·d~(-1),连续7 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节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模型组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高于模型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W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较模型组有所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较模型组有所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微血管结构破坏及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微血管结构变化及内皮细胞损伤不明显。结论 G-CSF可能通过增加VEGF表达水平,促进脑小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小血管病损伤。  相似文献   
23.
2007年9月~12月法国南锡医院神经科收治的首次发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符合2003年欧洲卒中促进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男23例,女27例;年龄18~87岁,平均67.82岁;卒中前无睡眠障碍;排除焦虑、抑郁和精神症状患者;均在入院1周内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进行睡眠质量自我评定,包括入睡时间、早醒情况、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等,总分为0~24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其发病机制。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MCI患者(MCI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睡眠质量的检测,同时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的检测,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MMSE评分与PSQ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CI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MMSE得分和PSQI得分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②MMSE得分和PSQI得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MCI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认知功能减退与睡眠质量下降呈正相关,表明睡眠障碍可能是导致MCI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医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成绩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某医学院校18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医学生学习倦怠的每题平均得分为2.778分;学习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37.5%,不同性别医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个维度的得分及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制、性别及家庭所在地的医学生,其学习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是学习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 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伴发于多种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中。目前对慢性脑缺血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包括抗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白质损害、纠正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及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可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丰富环境(enrich edenvironment,EE)可通过改善突触可塑性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到目前为止EE对CCH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还不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EE对CCH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本科进行了EE对CCH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CCH组和CCH+EE干预组。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和双脉冲异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以及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EE干预可改善CCH所导致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②与假手术组比较(195.5%±11.2%),CCH组大鼠的LTP发生显著的下降(128.6%±6.8%,P<0.01)。给予EE干预的CCH大鼠(176.4%±9.4%)LTP出现明显的增加(P<0.01)。③假手术组与CCH组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和PPF无明显差别(P>0.05)。当给予EE干预后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CCH组大鼠的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了47%(P<0.01),而CCH+EE组的pCREB的表达是CCH组的177%(P<0.01)。对于CCH大鼠的突触素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减少了23%和29%(分别为P<0.05和P<0.01)。经过EE干预后CCH+EE组的突触素和MAP-2的表达与CCH组比较分别增加了31%和60%(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EE可改善CCH所导致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的损害,但不影响其基础传递效率和突触前的递质释放的概率。EE对CCH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源于其对突触后蛋白的调节起作用。  相似文献   
28.
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发生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例入院诊断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磁共振(MRI)检查,根据DSA结果分为脑动脉狭窄组(脑动脉狭窄比≥50%,31例)和脑动脉正常组(DSA末见明显异常,30例),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脑动脉狭窄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8.06%(18/31),明显高于脑动脉正常组的16.67%(5/30)(P<0.01).结论 合片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较脑动脉无明显狭窄的TIA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29.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指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所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VCI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白质损伤,我们测定94例V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含量,探讨VCI患者白质损伤与MBP的关系及其意义。资料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腺相关病毒(AAV)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组)、慢性脑缺血1月组(11组)、慢性脑缺血3月组(13组)、基因治疗1月组(G1组)和基因治疗3月组(G3组)。SH组、11组及13组大鼠小脑延髓池注射生理盐水10μl,1周后I1组和I3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并分别观察1个月或3个月,SH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G1组和G3组小脑延髓池注射重组HO-1基因AAV,1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分别观察1个月或3个月。跳台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HO-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海马HO-1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组比较,I1组、I3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I1组、I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组学习能力下降(P〉0.05)。G1组学习、记忆能力强于I1组,G3组学习、记忆能力强于I3组(P〈0.05),G1组、G3组间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组、I1组、I3组海马有少量散在的HO-1蛋白表达和HO-1mRNA(390bp)基础表达。G1组和G3组海马HO-1蛋白和HO-1mRNA表达高于SH组、I1组和I3组(P〈0.05)。结论 小脑延髓池注射重组HO-1基因AVV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