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7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318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形容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几度沧桑,转而风起云涌是再贴切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显微外科、AO内固定接连登场,走向快速辉煌和传播,接着新关节、新脊柱、运动医学从西方迅速传入播散,骨科的五大亚专科齐头并进。四十余年的发展,各种学组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唯有Ilizarov外固定技术多年深宫,1994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外固定学组后也  相似文献   
42.
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AF系统是一种用于胸腰段骨折的内固定装置。我院1998年10月以来,应用AF(atcas fixation)椎弓根内固定与椎管环形减压技术相结合,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骨折脱位106例,既能使脊髓神经管道获得彻底减压,又恢复保持了已获得的脊柱正常解剖关系,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清创、置管冲洗治疗合并骨缺损的Cierny—MaderI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Cierny—Mader1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33.8岁。清创并于病灶处截骨,采用2/3环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胫骨远或近干骺端截骨进行骨搬运,本组患者2处截骨11例,近端截骨21例,远端截骨7例,术后3~5d于截骨端起始进行骨搬运,速度为0.5~1.0mm/d,中后期根据骨折愈合及疼痛情况调整骨搬运速度,术后每2周摄x线片观察骨搬运情况,并及时调整。患者搬移时间为50~130d,平均62.4d。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11~4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32例患者骨断端、延长区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骨断端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成骨不良,上述7例患者经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5例患者发生对合不良,其中4例经及时调整后对合良好;1例无法调整,行断端植骨术后愈合。7例患者出现踝关节跖屈畸形,背伸障碍,其中5例予以功能锻炼后好转;2例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拒绝手术松解,残留踝关节功能障碍。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针道感染,其中1例因感染重予以拔除克氏针,局部麻醉下更换克氏针好转;其余均经加强换药好转。结论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断端大段截骨可有效治疗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但由于多种并发症的存在,应在充分了解Ilizamv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该技术,同时加强术后宣教和护理,定期随访,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牛。  相似文献   
44.
背景: 双下腔静脉畸形临床上罕见, 多在尸检中发现, 自 1940 年 Adachi首次描述该畸形以来, 不断有文献报道,但几乎所有文献都在二维图像上进行描述, 目前尚无以三维动态图像展示双下腔静脉畸形。目的: 观测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双下腔静脉连续横断面的走行, 建立双下腔静脉的可视化数字模型。设计: 以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数据集为观察对象, 重复测量设计。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和解剖学教研室。材料: 实验于 2006-02/05 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数据来源为南方医科大学国家“八六三”虚拟中国人项目课题组采集的“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数据集, 该数据集共有 8 952 个层面, 连续层厚为 0.2 mm, 提取第 2 600 ~3 660 张图像作为断层观察和重建的数据来源。方法: 应用“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数据集, 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双下腔静脉结构, 应用 Amira 3.1(TGS)软件对双下腔静脉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主要观察指标: 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薄层断面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观察结果。结果: 在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显示了双下腔静脉的结构, 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的反映双下腔静脉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 虚拟中国人男性Ⅲ号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双下腔静脉解剖。  相似文献   
45.
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抗生素缓释能力,部分人工骨还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以人工骨作为抗生素缓释载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以异体骨作为抗生素载体可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缺损愈合.由于不同载体在抗生素负载、缓释能力以及骨传导、诱导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因此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选取不同的载体,并对载体制作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使其从仿生学意义上更接近人骨组织,进一步增强其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同时具有更强的抗生素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46.
外科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它的优点在于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此外,该方法还有使用简便、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优点。笔者就VAC应用过程中引流管、负压及包扎方法等因素对组织愈合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护理特点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高速度、高烈度、高效度和软杀伤的特点,使伤员数量骤增、伤情严重复杂、流动多序,同时地理环境复杂、交通障碍增加、救治条件受限。提出护理管理的对策是人力调配合理化、战创救治训练适用化、护理处置预案化、物资储备齐全化、资料记录完整化,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8.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酶处理异种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自源性的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组织及软组织的修复,又不存在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的可能。实验拟验证应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酶处理异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7/12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体质量2.0~2.5kg,共40只前肢,随机分为复合酶组,单纯酶组,脱蛋白骨组,空白组。每组共10个标本。②实验方法:制作富血小板血浆及酶处理的异种骨并制备桡骨中段15mm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将上述骨材料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其中复合酶组:植入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酶处理异种骨;单纯酶组:植入酶处理异种骨;脱蛋白骨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X线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观察骨缺损区的新骨形成情况。同时对各组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纳入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无动物死亡,植入骨无脱落。①所有动物麻醉苏醒后均恢复进食,2周伤口愈合,未出现感染及渗液等。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含量均为全血的4倍以上。②在同一时间点,酶处理后异种骨与部分脱蛋白骨在成骨能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酶处理异种骨在8周时骨缺损部分修复;12周时完全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③8,12周时复合酶组骨密度较单纯酶组、脱蛋白骨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酶组与脱蛋白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酶处理后异种骨可用于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后有明显加速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对成年患者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了解本地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1 855例,通过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试剂检测住院成年患者血清病原体抗体,分析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成年患者血清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1 855例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共510例,总阳性率为27.76%(510/1 855),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依次为:MP(19.14%)、IFB(14.18%)、PIV(9.54%)和IFA(6.47%)。MP在6、7、8月的阳性率低于其他月份(P0.05);IFA在5、6、7、10月的阳性率较高(P0.05),IFB在5月阳性率最高,达30.61%(P0.05);4、8月是PIV的高发期(P0.05)。MP、IFB和PIV在16~30岁和30~40岁这两个年龄段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IFA在16~3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昆明地区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MP和各型流感病毒,并且病原体的阳性率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 CASK)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初步探讨其对短暂缺氧的反应性.方法 采用RNAi技术和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建立CASK表达下调的血管内皮细胞株,并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培养0(常氧)、1、3、6、12 h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在短暂缺氧后细胞增殖指数升高(常氧:42.93%,1 h:50.46%, 3 h:52.53%),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增殖指数则低于常氧对照组(6 h:40.71%,12 h:25.18%).而CASK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在1~12 h缺氧应激时限内,其增殖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CASK剔降内皮细胞株与对照EA.hy926细胞比较,对短暂缺氧应激的增殖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