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评价小肠减压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6名患者,年龄为57.38±11.14岁,13名为两侧卵巢癌患者,2名患者为右侧卵巢癌患者,3名患者为左侧卵巢癌患者,6名为宫颈癌患者,2名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6名患者多次发生肠梗阻。结果 26名患者于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后的1~34天内行小肠减压管的置入,患者均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置入小肠减压管的患者中,24名患者置管后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总体缓解率为92.3%(24/26),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中位数为11.3(3.8,32.1)h; 23名患者置管后出现了明确的排气排便,置管后排气排便率为88.5%(23/26),置管后排气排便时间中位数为22.9(6.1,68.8)h。19名患者置管后恢复了饮食,恢复饮食时间为3~19天,其中3名患者采用了带管饮食的治疗方案。术后随访一年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7(31,365)d,一年生存率为25.9%。结论 置入小肠减压管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分为联合组、rTMS组以及针刺组(n=20).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rTMS刺激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rTMS刺激治疗,rTMS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rTMS刺激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5±0.83,7.90±0.79和6.90±0.91,4.45±0.51;针刺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0±0.76,11.60±1.27和6.80±0.95,3.20±0.52;联合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70±0.80,18.0±1.45和6.85±0.99,1.75±0.45.3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有提高,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及针刺组FMA,VAS评分均优于rTMS刺激组,联合组FMA,VAS评分优于针刺组,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1 Hz的rTMS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34.
董琳  周素红  李洪艳  赵丽 《中国校医》2020,34(1):13-15,30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12月冠心病住院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心理和运动康复训练的内容,康复训练6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周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66.2±8.5)高于对照组(62.4±5.3)(P<0.05),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5个维度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价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情景训练技术的心理和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间歇θ脉冲刺激(iTBS)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PSE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及徐州市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的PSEI患者90例,随机分入iTBS组、高频组、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分别予iTBS、10Hz rTMS、伪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Stroop色词测验(SCWT)、形状连线测验(STT)、数字广度测验(DST)、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oCA、FAB、SCWT、STT、DST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iTBS组及高频组的MoCA、FAB、SCWT、STT-B、DST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iTBS组与高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TBS可以改善PSEI,疗效与10Hz rTMS相当,iTBS耗时更短、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康复1班(49人)作为传统教学组,康复2班(49人)作为SP教学组;SP教学组应用培训过的SP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提问、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采用SP教学的学生在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得分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中SP教学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应用SP教学,在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操作技能、沟通水平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可推广至康复治疗学其他临床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诊断为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虚拟情景训练。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对其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吞咽障碍造影量表(V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2组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相比治疗前时间缩短(P<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虚拟情景训练较常规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视频透视吞咽试验研究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的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联合组上述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均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联合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9月于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及康复,同期的32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进行细致及针对性的康复干预,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干预后6、12周的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血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血流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非常明显,综合优势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0.
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评定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例,选取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如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