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52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40篇
  2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61.
目的:探讨SHEL(S-soft:软件部分, H-hard:硬件部分, E-envinnment:临床环境, 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性,为提高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施常规模式管理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作为对照组,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03%,对照组0.18%,观察组因个人素质发生差错占16.67%,低于对照组的62.16%,观察组实施后满意率为98.33%,高于实施前的92.50%,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L模式降低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发放差错率,人员素质是发药差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寻找更加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模式,以达到既能有效保留更多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又能杜绝术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A、B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中鼻甲处理模式,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76例(n=144侧)前端粘连12侧,其中重度5侧,轻度3侧,发生于随访中者4侧,经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仍粘连者4侧。B组80例(n=152侧)仅有前端轻度粘连2侧。结论①以黏骨膜下手术为主体的多元化中鼻甲成形术,可以保留更多的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②跳出单一手术模式,将中鼻甲成形术延伸至"手术+填塞+清理"的三步法,以及"鸡尾酒式"的术后填塞与清理,可以解决中鼻甲切除与否的所有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了解该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检查表法和职业病危害检测,全面客观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锰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其中化学毒物和粉尘的合格率为100%,噪声合格率为42.59%,其他物理因素合格率为100%。结论本项目属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两组均治疗15 d,实验组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0.5 mL+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辅以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和口服甲钴胺片,同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余治疗同实验组。均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耳鸣严重程度,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波动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纯音听力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54.55%;3个月后随访听力,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次统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8.79%)在耳鸣疗效方面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2.42%),两者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避免静脉用激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可确保有效性的同时也更安全。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激素使用不会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产生影响,毒副作用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维生素C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和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选取某皮包厂接触甲苯约100人,采集全血分,离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分析采用"彗星"电泳技术;血清中维生素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于60μmol/l,与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20μmol/l,彗星尾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接触甲苯的工人,体内维生素C含量在一定的范围时,可以有效地防止DNA损伤,当体内维生素C含量不足时,体内细胞DNA的损伤增加。对于长期接触低浓度甲苯的工人,每天补充一定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防止DNA损伤。  相似文献   
6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早期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微量蛋白尿[1]。我国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据我院近8年来收集住院糖尿病患者308例,在除外其他肾脏病后的105例尿蛋白阳性者(或伴少许管型),临床诊断符合糖尿病肾病,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作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68.
目的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构建失能老人多平台综合延续护理模式,并探究该模式对失能老人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出院的失能老人168例,建立延续性护理技术服务档案数据库。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干预组(81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出院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多平台协作的综合延续护理。比较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各时间点的自理能力得分和心理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构建的失能老人多平台综合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9.
李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99-100
目的探讨职业性镉接触工人尿镉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尿镉含量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尿镉水平分为A组(≥2.0μmol/mol肌酐,40例)和B组(0.8~2μmol/mol肌酐,80例),选取60例无镉接触人群作为对照,记为C组,分析3组人群镉接触浓度、镉接触时间、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尿镉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尿镉含量与患者的镉接触时间、镉接触浓度成正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场所中镉含量、镉接触时间是增加镉接触工人尿镉含量的影响因素,女性接触工人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降低工作场所镉浓度和减少镉接触时间是预防镉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中单纯随机抽样收集186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的个人资料,问卷调查其病史、体格检查及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HbA1c的含量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在调整相关混染因素后,应用协方差分析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 (1)在调整年龄、性别和空腹血糖等因素后,平均颈总动脉IMT随HbA1c含量升高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5).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状态、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等潜在危险因素后,结果仍然显示HbA1c水平与平均颈总动脉IMT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回归系数为0.014,P=0.03);(2)经过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与HbA1c理想组(HbA1c<6.5%)比较,良好组(HbA1c为6.5%~7.5%)和差组(HbA1c>7.5%)发生颈动脉硬化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1.62(1.10,2.38)和1.76(0.86,3.63),趋势检验(P=0.01).结论 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HbA1c含量升高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提示降低HbA1c水平对阻止或延缓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