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的个体化吞咽治疗对早产儿喂养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喂养障碍早产儿62例,孕期28至3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接受早产儿临床常规治疗,即留置胃管按需喂养,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吞咽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刺激、进食训练、指导家长参与治疗、进食环境的改善、喂养工具的选择等。治疗前2周(治疗前,根据病历资料计算)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早产儿的日均增加奶量(mL)和日均增加体重(g)、留置胃管的时间、全经口喝奶的时间(d)、总住院时间(d)。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日均增加奶量分别为(11.47±3.64)mL和(9.92±4.04)mL,日均增加体重分别为(23.26±5.65)g和(18.78±3.91)g,2组的日均增加奶量和增加体重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日均增加奶量和增加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经口喝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0.28±4.96)d、(35.38±1.44)周和(43.23±7.26)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5.47±7.30)d、(37.24±1.39)周和(49.74±8.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NICU环境下的早期个体化吞咽治疗,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喝奶量和体重,使早产儿尽早达到全经口进食,明显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辅音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具体表现,了解错误辅音在大年龄组儿童中是否存在好转或自愈倾向。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构音障碍评定法,按照6种不同发音部位(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辅音分类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错误辅音进行分析,收集3个年龄段6种不同发音部位发生错误构音的人数和未发生错误构音的人数。结果:90例患者在唇音发音时,不同等级错音个数时的人数分布状况在4岁年龄段、5岁年龄段以及6岁以上年龄段3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种不同发音部位中,只有当患者在舌尖后音发音时,患者辅音构音错误和未发生辅音构音错误人数分布在3个不同年龄段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8)。其余5种发音部位发音时,3个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音构音错误在大年龄段内无好转或自愈倾向。一旦发现儿童存在辅音构音错误应该及时诊治,尽早接受语音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BTX-A组采用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功能训练。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3及6个月时,2组患儿CS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在治疗后3及6个月时BTX-A组C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D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在治疗后3及6个月时BTX-A组GMFM(DE区)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毒素注射和单纯的功能训练均能缓解脑瘫患儿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但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能更有效缓解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能力,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步态,提高其站立与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74.
王玲 《广州医药》2011,42(5):73-74
目的 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并根据观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3~12个月龄脑瘫患儿84例,按初始年龄分为两组,在接受高压氧治疗前后根据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和评估标准各进行一次评估,观察初始接受治疗年龄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同样84例患儿,按接受治疗次数分为两组,按上述方法观察接受治疗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求早期反应性依恋障碍对早产儿婴幼儿期社会生活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307例早产儿,将其中确诊为反应性依恋障碍的6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选择无依恋障碍且无其他各类疾病的早产儿66例作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追踪随访至2岁.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状况.儿童的社会能力评定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并选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结果 在行为方面,除了攻击行为因子,其他各因子分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0.05),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组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较无依恋障碍早产儿童有更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提示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更好地促进早产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成分即P3波与神经心理学评分来研究失神发作患儿的认知功能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失神发作的患儿22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ERP的P300检测,同时选用韦氏智力量表(C-WISC)测试对受试者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统计学将病例组与对照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智商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将P300潜伏期、波幅与C-WISC各项测评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失神发作患儿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明显长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②失神癫(痴)患儿组在C-WISC测试的各项得分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③P300潜伏期与VlQ、PIQ、总智商(FIQ)值呈负相关,而VlQ、PIQ、FIQ与P300波幅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结论:①失神发作病例组的患儿P300各项参数均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而且病例组患儿VIQ、PIQ及FIQ得分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且存在显著差异;②失神癫(痫)伴认知损伤患儿ERP具有特征性,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同龄正常儿童,而P300波幅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③P300波幅与各智商(IQ)评分不存在相关性,P300潜伏期与IQ评分则呈负相关,IQ评分越高,其P300潜伏期越短.  相似文献   
77.
正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率较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运动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学习能力为主要特征,常伴发心理行为的异常,如学习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注意力障碍等。DCD儿童运动学习能力较差,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其障碍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还会继发心理、情绪障碍等问题~([1-2])。本病例共患DCD及功能性构音障碍~([3]),但与既往文献记载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4-5]),除了表现口腔运动功能协调障碍及构音异常外,还伴有声调韵律的异常,语言的可懂度差。本文旨在运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机制,探讨学习能力低下的儿童的构音障碍的语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纠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尖足步态的疗效。方法 78例以尖足步态为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均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对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显著,靳三针疗法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纠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尖足步态的疗效.方法 78例以尖足步态为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均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对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显著,靳三针疗法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以指导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及了解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出生的362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98例)和早产儿组(164例),其中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正常早产儿组(68例)和高危早产儿组(96例),各组在生后48~72 h均进行了脑电图、BAEP两项检查,并比较各组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以判断脑损伤发生率.分别将高危早产儿组和正常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1~35周、35+1~37周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胎龄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足月儿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1.2%vs 33.8%,P〈0.05),足月儿组BAEP异常率亦稍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0.2%vs25.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组脑电图、BAEP异常率分别为78.1%、77.6%,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0.05).高危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在胎龄〈32周、32+1~35周、35+1~37周各组中,脑电图的正常、轻度、重度程度以及BAEP正常、轻、中、重程度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脑电图和BAEP损伤程度、比率与胎龄呈负相关(r1=-0.315,P1〈0.05;r2=-0.378,P2〈0.05).结论:早产儿脑电图、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高危早产儿应定期动态监测脑电图、BAEP,及时评估脑功能状况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