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分析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哌醋甲酯治疗中实行家长培训干预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146例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每组73例,实行家长培训联合托莫西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哌醋甲酯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的认知意识恢复情况和家长压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自我认知意识总分(56.32±16.43)分、家长压力总分(43.23±12.72)分与对照组患儿的自我认知意识总分(52.32±14.23)分、家长压力总分(45.32±13.43)分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醋甲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家长培训干预的协助下,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加快了患儿的恢复速度,降低了家长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小儿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的腰骶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下肢功能障碍表现,进行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SBNS)评分,探讨小儿SBO腰骶部MRI表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小儿腰骶部隐性脊柱裂及下肢功能障碍患儿行腰骶部MRI,对每位患者按SBN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小儿SBO腰骶部MRI表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腰骶部MRI表现简单性畸形时,下肢功能障碍以轻度运动功能障碍及足畸形为主,腰骶部MRI表现复杂性畸形时,下肢功能障碍以重度运动障碍及足畸形为主;腰骶部MRI表现简单性与复杂性畸形的SBNS评分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548,P=0.023)。结论:MRI在小儿SBO及脊髓畸形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小儿腰骶部SBO患者SBNS 评分越低,下肢功能障碍越严重,MRI表现越复杂合并脊髓畸形越多;SBNS量表评分在SBO及下肢功能障碍中是比较有意义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小儿急性风寒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面部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针药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7,P=0.0000);针药组治愈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59,P=0.0000);两组患儿治疗后,耳后疼痛及面部对称情况均明显好转,针药组好转程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34、9.5397,均P=0.0000);针药组治愈率达97.50%,高于药物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3,P=0.00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针药组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血肿,药物组1例皮肤起泡,2例感染。结论针药联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改善患儿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在控制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6例儿童哮喘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治疗方案,孟鲁司特组增加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治疗进行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孟鲁司特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体内炎症反应强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通过降低其气道炎性反应强度在儿童哮喘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较好地提高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儿预后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对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69例昏迷患儿,采用美国产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测仪进行脑电波监测,同步记录Glasgow评分。按照Synek分级标准对昏迷患儿病程满2周时的脑电图进行分级,随访昏迷患儿3个月的预后,将脑电图分级、Glasgow评分及其二者分别预测的预后与昏迷患儿实际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儿,患儿病程满2周时,脑电图分级为1~5级,平均(3.54±1.34)级;Glasgow评分2~9分,平均(5.23±2.01)分,脑电图分级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r=-0.802,P=0.000)。脑电图分级、Glasgow评分在预后好与差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477,P=0.000;F=63.015,P=0.0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电图分级对预后评估的影响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1.868,P=0.000,OR=0.020,OR值95%CI为0.004~0.103)。结论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儿大脑皮层功能的评价较为敏感,结合Synek分级标准可以较早的准确、客观地评价和预测昏迷患儿脑功能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8.
59.
探讨家庭干预是否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专科首次就诊的ADHD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研究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所有患儿均取得知情同意书。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父母焦虑自评量表(SAS)、父母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两组患儿及其父母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后SCARED评分为(13.28±0.43)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12周为(9.31±0.32)分,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对照组治疗后12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治疗后4周DSRSC评分为(9.42±0.26)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对照组治疗后12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患儿父母SAS评分治疗后4周为(48.16±6.3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12周为(41.96±5.85)分,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12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患儿父母SDS评分治疗后4周为 (50.68±6.43)分,与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12周为(40.37±2.42)分,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12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服用药物结合家庭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和头颅MRI特点。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9例外部性脑积水合并硬膜下血肿患儿。结果 19例均治愈。随访一年,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对短期头围增大或前囟膨隆的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要注意硬膜下血肿的存在,对生命体征稳定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