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OVX)组、OVX+苯甲酸雌二醇(EB)组,每组12只。首先采用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然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通过ELISA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Ch AT)的活性。结果:与OVX组比较,OVX+EB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高大鼠脑组织SOD、Ch AT活性,降低M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万林清  高洁嫦 《广东医学》2016,(16):2523-252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病常规护理及相关知识讲解,观察组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信宜地区眼外伤的原因及特点,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26例(576眼)眼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眼外伤的相关临床因素,总结经验。结果信宜地区1635岁人群眼外伤发病率最高,以农民多发(56.08%)。男多于女,男∶女≈5∶2。右眼伤远远超过左眼。以机械性眼外伤最多见,致伤物主要为植物类(占56.08%),其次为金属类(占14.829%)、玩具鞭炮(占9.886%)、交通事故(占6.844%)、酸碱热(占3.6%)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角膜擦伤、角膜异物、角膜炎、角膜溃疡(占60.076%),其次是角膜穿通伤(占16.92%),再次是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占10.646%)等。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5(占65.019%)。结论眼外伤是眼科常见多发病,因其致伤物种类较多,伤势较重,视功能恢复欠佳,社会危害大,故加强防治非常关键。我市防治对象应主要面向农民,防治对象年龄主要分布在1635岁人群眼外伤发病率最高,以农民多发(56.08%)。男多于女,男∶女≈5∶2。右眼伤远远超过左眼。以机械性眼外伤最多见,致伤物主要为植物类(占56.08%),其次为金属类(占14.829%)、玩具鞭炮(占9.886%)、交通事故(占6.844%)、酸碱热(占3.6%)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角膜擦伤、角膜异物、角膜炎、角膜溃疡(占60.076%),其次是角膜穿通伤(占16.92%),再次是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占10.646%)等。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5(占65.019%)。结论眼外伤是眼科常见多发病,因其致伤物种类较多,伤势较重,视功能恢复欠佳,社会危害大,故加强防治非常关键。我市防治对象应主要面向农民,防治对象年龄主要分布在1635岁的青壮年和50岁以上中老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例孤立结节型新型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孤立结节型新型隐球菌病患者19例,分析比较影像学特征。 结果19例患者均为肺部孤立性结节,均位于肺叶外周;肺部结节大小(14.08±4.43)mm,多为8~20 mm;部分实性2例,全实性17例;多数患者均存在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晕轮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牵拉征等征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新型隐球菌病。 结论: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早期肺癌,临床诊治中应定期随访、经皮穿刺或手术活检等途径联合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促宫颈成熟及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104例需引产初产妇,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予间苯三酚1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继而缩宫素2.5 U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予缩宫素2.5 U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记录并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产程进展、阴道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阴道出血量及用药后母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能促进宫颈成熟,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术后随访1~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随访率为100%.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 <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4.2±12.7) min和(27.3±6.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24.6) min和(42.6±11.2)d,(t=8.64,6.83,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较之常规Ⅰ期手术治疗,利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创伤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压(B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超声前臂反应性充血试验(FMD)、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动脉顺应性/小动脉顺应性(C1/C2),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培养7d后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和粘附能力等,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性的可能机制。结果雄激素性秃发患者BMI、BP、TC、LDL—C、TC/HDL-C、LDL-C及PWV较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均明显增高,FMD、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的迁移、粘附能力明显降低。结论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相关性;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减低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可能是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BIC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住的符合BICE诊断标准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ICE患儿全身症状不重,脱水轻~中度或无,惊厥呈大发作形式,每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在一次病程中可发作多次,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绝大多数患儿伴有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位于正常范围的高限,个别有轻度电解质异常,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并不高,血常规、脑脊液、CT/MRI、脑电图等无明显异常。 BICE患儿经补液处理后惊厥容易控制,预后好。结论 BICE发病的原因可能与呕吐腹泻、进食不佳导致内环境酸碱失衡(常见为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氧微环境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结直肠癌(CRC)肿瘤干细胞(CSC)样特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空载体(LV-ctrl组)、MACC1过表达载体(LV-MACC1)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同时在低氧微环境条件下培养LV-MACC1细胞(LV-MACC1+hypoxia组)。分别应用CCK-8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体外肿瘤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MACC1、CD133、CD44、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740 Y-P验证PI3K/AKT在MACC1诱导的肿瘤干细胞样特性中的作用。 结果与LV-ctrl组比较,LV-MACC1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增强,肿瘤球形成增多,CD44、CD133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LV-MACC1组比较,LV-MACC1+hypoxia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肿瘤球形成增多(P<0.05);CD44、CD133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增加了细胞CD133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P<0.05)。 结论低氧微环境增强MACC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出现肿瘤干细胞样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干预,即入院后运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吞咽功能,并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忽视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干预,即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再次细化评估,根据吞咽障碍等级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P<0.05),干预前观察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7.57±0.50)cm、上臂肌围(AMC)(21.24±2.54)cm、体质指数(BMI)(19.21±1.34)kg/m^(2)和对照组(7.60±0.51)cm、(21.51±2.49)cm、(19.18±1.20)kg/m^(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SF、AMC以及BMI均上升且观察组TSF(9.02±1.21)cm、AMC(23.47±2.51)cm、BMI(20.45±1.48)kg/m^(2)均高于对照组(8.22±1.17)cm、(22.17±2.01)cm、(19.17±1.42)kg/m^(2)(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以及吞咽肌群损伤总发生率(13.92%)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以改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