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2007年60例患者100指断指再植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0个再植手指中,成活85指(85%),术后因发生静脉危象而坏死截指7指(7%),术后因私自抽烟造成再植部分干性坏死2指(2%)。60例患者中随访50例,共70指,随访时间为3~5个月,末节再植成功10指均为优,其余60指中优49指、良4指、差7指,这50例患者均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术后精心的护理治疗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2.
介绍药学实习生在药剂科实习的流程;建立药学实习生实习流程,制订详细的培养规范;培养出能在医院药剂科担负药学职责的药学毕业生;结合实际建立的实习流程规范了实习过程,对医院药剂科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3.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周期、细胞Ⅰ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形态为长梭形,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平均孔径为150μm,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提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老年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1年8月100例老年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特征表现及疏松程度。结果 1)老年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T特征表现:骨皮质的厚度以及骨密度减小,质地不均匀与退行性变并存,并具有塑形改变;骨松质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均匀性混乱,垂直骨小梁数量减少,间距增加,骨小梁倾斜变形,横行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出现很多的残端。2)老年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重度为18例,中度为30例,轻度为52例,重度引起骨折危险性明显高于中、轻度(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对老年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早期准确诊断,为骨折危险性预测和疗效监控等提供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6.
广东省于2006年开始实施中医药强省工作,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七年间完成"三级跳",2007年3月成为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09年成为广州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文章介绍了医院在"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和医院内涵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为广东省"创新机制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优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7.
刘淑军 《全科护理》2012,10(3):214-2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老年病人血液透析治疗中频发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糖尿病肾病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含糖透析液透析治疗、合理饮食指导、胰岛素减量、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前、护理后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6例病人在3个月内透析发生低血糖比为15.22%(95/624);护理干预后,26例病人在3个月内透析过程发生低血糖2.88%(18/624),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老年病人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透析治疗并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进行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其主要观测指标中时效指标生存曲线分析,直观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刺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时间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5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未表现出差异(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种针灸疗法同西药疗法一样能有效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不同矫治力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及牙根吸收情况,探索应用Micro?CT研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矫治力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220~270 g),分别施以10 g (10 g力组)、30 g力(130 g力组)拉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牙。于加力后第3、7、14、28天处死动物,使用Micro?CT扫描上颌第一磨牙及周围牙槽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计算加力28 d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表面凹陷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加力后发生牙齿移动,10 g力组在加力14 d内,牙齿移动量小于30 g力组(P =0.039),在加力28 d时大于30 g力组(P<0.05)。加力28 d,10 g力组、30 g力组的牙根表面凹陷总体积高于对照组(P=0.004),30 g力组产生的牙根表面凹陷总体积高于10 g力组(P<0.001)。结论 Micro?CT可以对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进行可靠评价及量化分析。加力后28 d,10 g力组移动量较30 g力组大,相应产生牙根吸收较30 g力组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厚度变化,并探讨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方法:儿童39例65眼,平均年龄9.913.41岁,所有受检眼排除眼底的疾病和眼前节的病变。根据阿托品扩瞳验光的结果,分成高度近视性弱视组(24眼)、高度近视组(19眼)、正视眼组(22眼),运用海德堡OCT对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及距中心凹0.5,1.0,1.5,2.0,2.5,3.0mm处上方( S,12∶00位)、颞侧( T,9∶00位)、下方( I,6∶00位)、鼻侧( N,3∶00位)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通过A超测量出所有受检者眼轴长度。对各组间同一位点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分析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结果:高度近视性弱视组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薄于高度近视组,厚于正视眼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距中心凹0.5 mm处颞侧及下方视网膜厚度、距中心凹1.0 mm处颞侧及上方视网膜厚度,高度近视性弱视组与正视眼组相比均变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距中心凹1.5,2.0,2.5,3.0mm处鼻、上、颞、下视网膜厚度,高度近视性弱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相比均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性弱视组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