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目的 了解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存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培养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Ⅱ型登革病毒进行扩增并收获。实验室驯化的白纹伊蚊羽化后,每天用现配的10%葡萄糖水喂养,于温度28℃,湿度≥70%条件下饲养,至3~5日龄时用于感染实验,感染前一天挑出雄蚊,将雌蚊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断食断水。感染时分别吸食含与不含Ⅱ型登革病毒的血餐(未感染组血餐除不含Ⅱ型登革病毒外,其余成分与感染组血餐相同),挑取饱血蚊采用10%葡萄糖水维持饲养,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情况。吸食血餐后第14天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组白纹伊蚊Ⅱ型登革病毒核酸,计算病毒感染率。计算并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白纹伊蚊的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绘制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感染组共饲养99只感染实验后的饱血白纹伊蚊,未感染组共饲养83只未经感染实验饱血白纹伊蚊,感染实验后第14天,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白纹伊蚊分别死亡31只和15只,死亡率分别为31.31%(31/99)和18.07%(15/83),感染组死亡率高于未感染组。经log-rank检验,感...  相似文献   
132.
间质性肺疾病是肺系疾病中的疑难重症,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张念志教授认为该病早期为肺痹,病变在肺,以邪实为主;后期为肺痿,病变在肺脾肾,以虚为主;临证时以益气养阴,金水相生固其本,以化瘀通络,去腐生新治其标,同时随症施方,因人制宜,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1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3.
冠心病心绞痛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是本虚标实之证。本文基于其病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活血宣痹、调和气血”法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内涵是主体运用活血化瘀、宣痹去浊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一般证治的用药,兼合补益心气与养血和营药,从通补两方面结合论治心绞痛。另附医案1则,以兹佐证。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百蕊草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2.1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对不同产地的百蕊草样品进行分析并建立指纹图谱;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 TOF 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联合层次聚类(H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方法筛选出造成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的指标成分,以共有峰面积为指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百蕊草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不同产地的百蕊草药材整体质量相对稳定。HCA与OPLS-DA结果显示各产地样品的部分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并筛选出对分组贡献值较大的2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百蕊草素Ⅰ(峰6)和山柰酚-3-O-(2”-O-α-鼠李糖基-6”-...  相似文献   
135.
苏国宏主任认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位主要在肝、肾,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肝肾亏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治疗以肝肾为纲,针刺通经活络,汤药补益肝肾,配合艾灸温通经脉,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6.
<正>椎间盘组织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称之为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且病情严重的疾病,其患病率为0.6%~4%,随着脊柱疾患的增多及手术治疗的发展、诊断水平的完善,椎间隙感染的报道有增多的趋势~([1~4])。椎间隙感染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了,目前有三大学说(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细菌性感染[5,6]。椎间隙感染目前主要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般为制动、理疗及抗生素控制感染,年  相似文献   
137.
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在其煎煮过程中各种复杂成分产生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其中物理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π-π堆积等,化学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降解反应、聚合反应等。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和原有成分可进一步产生作用。这些作用成为汤剂中微粒形成的基础。微粒粒径范围从纳米到微米,多由多糖、蛋白质构成基质,包裹水不溶性分子,可增加难溶性成分的分散程度和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易挥发成分的挥发和毒性成分的毒性,最终获得高效吸收和降低毒性的目的。本文从汤剂煎煮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角度阐述汤剂中的微粒形成机制,阐述微粒的研究方法,分析微粒中成分和成分间相互作用,进而说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特点,为中国汤剂现代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加减扶正安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放化疗后出现Ⅰ度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Ⅰ度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常规基础治疗(地榆升白片、生血宝合剂),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减扶正安中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疗程为21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7.14%,高于对照组的48.15%(P﹤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8+水平均升高,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SF-36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减扶正安中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气阴两虚型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建立动态监测自由清醒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天然冰片联合左旋多巴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羟基多巴PD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和天然冰片联合左旋多巴组。模型组大鼠麻醉后于右侧前脑内侧束缓慢注入4μg·μL-1 6-羟基多巴,术后4周腹腔注射0.5 mg·kg-1阿扑吗啡,筛选旋转圈数≥7 r·min-1(或每30 min 210 r)的大鼠作为6-羟基多巴诱导的PD模型动物。采用脑微透析活体采样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HPLC-CL)监测自由清醒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动态变化。HPLC分离系统包括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三水合乙酸钠缓冲液-乙腈(80∶20)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7℃。CL检测系统包括3μmol·L-1鲁米诺溶液、稀释1 000倍的纳米金溶液和50μmo...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观察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87%(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联合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组两组MTL、NPY、PGI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后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辅助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升高MTL、NPY、PGI水平,促进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