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异常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及其在NLB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NLBP组50例,对照组36例,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外周血HCMV-IgM、IgG和内皮素水平。结果NLBP组尿HCMV-DNA和包涵体,血HCMV-IgM、IgG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LBP组内皮素水平增高(P<0·05)。结论NLBP常伴有HCMV感染及内皮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科1990—2010年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1089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药物理疗牵引推拿组、药物理疗推拿组、药物理疗牵引组、药物理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1)非手术综合治疗CSM优良率为72.82%,有效率为98.26%。(2)根据病情,联合药物、理疗、牵引和推拿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CSM疗效较药物理疗牵引组、药物理疗推拿组及药物理疗组更佳。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CSM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CSM早期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评价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入利塞膦酸钠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A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B组给予安慰剂+碳酸钙D3咀嚼片,整个试验疗程为12个月。在治疗前、用药后6月末及12月末随访,通过对腰椎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BMD的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urine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creatine,NTX/Cr)的检测,对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治疗前、3月末、6月末和12月末随访,通过对一般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观察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腰椎2~4BMD变化率A组增高8.28%±13.79%,B组增高4.09%±14.6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部BMD变化率A组增高8.49%±15.58%,B组增高6.84%±18.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OCNA组下降2.94±4.73ng/ml,B组下降0.53±3.90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NTX/CrA组下降9.38±65.93nMBCE/mMCR,B组升高3.59±59.86nMBCE/mMC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发生新骨折8例,发生率7.84%;B组6例,发生率5.76%,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利塞膦酸钠胶囊能够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不良反应少,用于防治PMO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FIM量表评定SCI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颈髓、胸腰髓不完全损害者ASIA损伤分级运动、感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胸腰髓完全损伤者运动、感觉评分有改善(P<0.01或P<0.05),颈髓完全损伤者运动、感觉评分均无改善(P>0.05)。所有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FIM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HCMV感染Balb/c小鼠椎间盘组织模型,从免疫学、基因表达、组织学等方面来探讨HCMV感染致椎间盘组织变性的可能的机制。方法(1)随机选取6-8周SPF级Balb/c小鼠84只,建立5个不同感染量HCMV AD169株感染Balb/c小鼠模型雌雄各6只为感染组(A组),同时设立病毒灭活组(B组)和细胞对照组(C组)雌雄各6只;(2)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IgM抗体水平,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L83基因和UL54基因转录产物;(3)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A组和B组小鼠IgG抗体均为阳性,C组为阴性,小鼠IgM抗体仅A组中2×109PFU.L-1和2×108PFU.L-1感染组雌性小鼠为阳性,OD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感染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病理学观察示小鼠椎间盘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雄性小鼠、其余A组、B组和C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CMV AD169株能够感染Balb/c小鼠椎间盘,感染与否跟病毒的感染量有关;HCMV活动性感染与椎间盘变性有相关性。 该模型对椎间盘变性的分子水平研究有显著的优势,为椎间盘变性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相似文献   
47.
神经递质与脑性瘫痪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生理及病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神经递质在脑性瘫痪(CP)及与之相关疾病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其在CP发生发展中可能的病理作用机制,着重分析了CP患者肌张力增高的可能病理机制及目前相关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8.
5例脑血管病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例脑血管病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治疗倪朝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022我科近5年来收治脑血管病合并运动性失语5例,在药物和其它康复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语言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运动性失语患者男2例,女...  相似文献   
49.
用红外热象图检查正常人40例和颈椎病患者48例,发现正常人躯体两侧对应解剖部位皮温基相本温差较小,颈椎病患者出现两侧皮温不对称,温差增大,对这些患者行非手术治疗且有临床疗效后,增大的温差明显缩小,且缩小幅度与疗效等级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红外热象图检查在颈椎病的疗效评定中具有较高可信度和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晓平 《安徽医学》2008,29(5):488-490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统计发现颅脑外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交通和意外事故占第一位,其次为跌倒或为被倒塌之物砸伤。汶川地震导致的大量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为被倒塌之物砸伤。地震导致的颅脑损伤很少是孤立的,大多数并发有身体其它部位的严重损伤,如四肢的创伤和内脏的损伤,因而必须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来说颅脑损伤占全身各处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伤,居第2位,但死亡率居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