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势力纷沓而至,为了便于传教布道,英国圣公会传教团于19世纪70年代在宁波成立了仁泽医院.作为西方列强在华扩展势力的产物,仁泽医院具有殖民色彩,但其所开展的医疗活动对宁波近代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社会观念和陋习的改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管狭窄在解剖学上表现为椎管容积减少和神经卡压,按病理学分类可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1].前者常因软骨发育不全导致椎弓根长度及间距过短而发生;后者又称为"获得性"椎管狭窄,通常由椎间盘、小关节和黄韧带退行性变导致.椎管狭窄好发于腰椎,其次为颈椎,但胸椎同样可受累,在某些情况下,所有区域可同时受到影响[2].颈腰综合征(串联性椎管狭窄症,TSS)是指颈椎、胸椎和腰椎之间2个及以上区域发生椎管狭窄,同时或先后出现椎管内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3].由于TSS常发生上下神经元病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常与影像学表现不符,易造成漏诊与误诊[4].目前,国内外关于TSS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尚未达成一致.如何提高TSS确诊率,哪些区域椎管狭窄需要优先治疗,以及单纯治疗一个区域的椎管狭窄是否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等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TSS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发生率、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案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和毒理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韦登明  黄光照 《中药材》2003,26(12):894-897
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近20年来,雷公藤在我国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和活跃,特别是对自身免疫性风湿类疾病、肾脏病和皮肤病等的疗效引起国内外重视。笔者结合近期有关文献就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和毒理病理学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植物雌激素大豆苷原(daidzein)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原处理细胞2 ,3,4和6d ,然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率。结果 大豆苷原在高浓度10 0 μmol/L时在体外对LoV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 ,而在低浓度<5 μmol/L时对LoVo细胞又具有促增殖作用。结论 大豆苷原在体外对LoVo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 ,TL)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IL 1β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应用雷公藤内酯醇 (0 2和 0 4mg·kg-1)对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 ,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影响。应用RT PCR技术 ,检测大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IL 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雷公藤内酯醇两治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侧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IL 1β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也明显改善。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IL 1βmRNA表达、降低IL 1β含量和抑制白细胞浸润的作用。这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 (TL)是否通过降低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而减少白细胞浸润 ,从而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功能缺失。方法 大鼠ipTL 0 .2或 0 .4mg·kg- 1·d- 1,连续 4d。d 4给药前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 1h再灌注 2 4h。行为观察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放射免疫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TNF α含量。病理切片观察缺血再灌注侧脑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与损伤模型组比较 ,TL处理组大脑皮质TNF α含量明显减少 ,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脑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结论 TL有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TNF α生成 ,降低其含量的作用 ,从而抑制白细胞浸润 ,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居民慢性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宁波市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宁波市区居民进行了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变换纹理分析的医学图像检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尔小波变换纹理分析的图像检索方法.并与基于共生矩阵的纹理识别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据此.实现了一个图像检索原型系统。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20.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势力纷沓而至,为了便于传教布道,英国圣公会传教团于19世纪70年代在宁波成立了仁泽医院.作为西方列强在华扩展势力的产物,仁泽医院具有殖民色彩,但其所开展的医疗活动对宁波近代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社会观念和陋习的改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