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7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25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610篇
内科学   600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341篇
外科学   830篇
综合类   1373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809篇
  4篇
中国医学   572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73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读完“天津护士百年史研究初探”一文,感触颇深,当年自己在护校学习以及此后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经历不禁又浮现在眼前。1947年,我开始就读于上海仁济私立护士学校,当时该校招收上海及全国的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历的女生,每年招收4名。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该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授课均选用国外的教材,培养方法、护理操作规程等也大多仿效西方国家的。学校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学生一边学习理论课程,一边在附属医院进行学习,每期毕业生通常为4人,主要为上海市培养护理人员。1950年我从该校毕业后,留校工作了两年,后于1952年来到天津纺织工人第一…  相似文献   
72.
急性肺损伤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相关性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雅敏综述王学谦审校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第一个被发现有生物活性的、具有醚键的磷脂,也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烈的脂质介质。PAF最初被认为是免疫介质,现在已发现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且生物活...  相似文献   
73.
我们收治的51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中,男403例、女109例,年龄16—80岁。工人378例,其他134例。有机磷中毒农药种类有:1605有126例,1059有119例,3911有102例,DDV 有123例,辛硫磷8例,乐果2例,多种农药混合中毒32例。中毒途径:经皮420例、经消化道92例。中毒分级:轻度195例、中度225例、重  相似文献   
74.
非创伤性乳糜胸发病率低,病死率高。我科收治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导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治愈出院.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 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 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 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 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 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 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 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 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检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状况的意义,观察其与肿瘤1年复发率和患者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共为30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术前和术中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外周动脉血、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定量,检测血液中游离的肝癌细胞内特异AFP mRNA的表达,计算各部位血液的AFP mRNA阳性率及其拷贝数(1g值),统计患者1年肿瘤复发率及存活率。结果 3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中外周静脉血、外周动脉血、门静脉血、肺动脉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内AFP mRNA阳性率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且以肺动脉血最为敏感,阳性率为63.3%(P〈0.01);在各相应部位的血液中,术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内AFP mRNA拷贝数(1g值)也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前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的患者中,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高,但患者的1年存活率与无肿瘤细胞播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能够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液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且以肺动脉血中阳性率最高。肝移植手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引起肿瘤细胞播散,其结果与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特点并分析其术后生存时间。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施行18岁以上成人首次肝脏移植1424例。将年龄≥60岁的211例受者分为老年组,其余的1213例受者为成年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指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及术前血清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成年组,手术过程和无肝期时间较成年组略短。老年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3.27%)和再次移植率(0.95%)低于成年组(19.37%,P=0.035;3.96%,P=0.028)。成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85.52%、77.53%、75.52%、73.77%和70.9%,老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及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91%、83.42%、78.70%和40.14%,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恶性肝病(P=0.000)、合并肝肾综合征(P =0.021)、供肝热缺血时间(P=0.046)以及术后发生感染(P=0.000)。结论高龄不再是肝移植的禁忌证,合理筛选适宜手术的老年受者可获得与成年受者相近的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9.
腹腔间隔综合征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升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我们有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腔间隔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早在1914年,Thierfelder和Sheruim发现人体内存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并具有代谢功能。由于测定Gln技术较复杂,研究不易深入,直至50年代Eangle等发现Gln是细胞培养分化增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才提出Gln可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代谢特性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ln是血液循环和体内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它通常被列在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免疫营养素”之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的一个重要基本特性就是免疫调节,具有免疫增强效应,它还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它具有保持小肠粘膜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组织中抗氧化剂的储备等作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需要它的参与,组织才能对分解代谢、炎症和感染作出最佳反应。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NADPH),从而发挥Gln促进各种免疫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功能。体外研究表明,即使不具备增殖、分化特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Gln也有很高的利用率,该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调节各种免疫紊乱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能力,而且具有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笔者旨在对Gln在免疫应答中作用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