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分析昆山市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状况,了解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负担,为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立意抽样,采用现场调查了解昆山市居民两周门诊就诊和一年内住院的医疗费用支出;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分层分组,比较不同收入组之间以及与全国次均费用的差别,分析医疗负担情况。结果抽样人群门诊和住院次均医疗费用绝对值分别为291.3元和14 797元,略高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占收入均数的比例分别为0.28%和14.23%,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结论昆山市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居民医疗费用在全国及东部地区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政策工具情况,为完善上海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上海作为发达城市样本,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人大、卫健委等部门官方网站检索2009—2023年官方发布的36份儿童健康管理政策文件,以“强制型–自愿型–混合型”政策工具分类为基础,结合儿童健康管理领域,形成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提取政策文本并编码,采用构成比描述不同客体政策工具的分布。结果 上海市36份儿童健康管理相关政策中,提及儿童疾病防治最多(32份),其次为儿童喂养指导(26份),儿童伤害预防最少(18份)。X维度中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139条,80.8%),其次为混合型政策工具(27条,15.7%),自愿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6条,3.5%)。Y维度儿童疾病防治领域政策工具使用最多(78条,45.3%),其次为儿童喂养指导领域(53条,30.8%),儿童伤害预防领域最少(41条,23.8%)。结论 上海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倾斜程度不均衡,儿童伤害预防领域相对较弱;政策工具使用单一且内部结构失衡,影响政策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山市7岁以下儿童乘车安全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在昆山市选3个区镇,于2016年7月共调查7岁以下儿童637人。结果 儿童日常生活中母亲作为最主要照顾者。乘坐私家车时19.3%的儿童总是使用安全座椅,2.4%经常使用,4.9%有时使用,73.4%从不使用。乘坐小汽车时0.3%儿童总是坐前排座,2.0%经常坐,14.9%有时坐,82.8%从不坐。结论 安全座椅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但儿童不坐前排座情况相对较好。需普遍加强干预,儿童母亲则是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山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儿童保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立意抽样法,应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昆山市3个区镇的637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87.3%,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70.6%,97.0%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被调查者对预防接种服务感到"满意"的比例为93.8%,认为建立预防接种卡方便的比例为98.7%。过去1年7岁以下儿童体检率为84.3%,建立体检卡的比例为89.2%,对儿童保健服务感到"满意"的比例为93.6%。影响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包括户籍类型、区镇、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年收入。结论昆山儿童保健服务整体水平较好,应重视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和非户籍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估工具和量表及国际重要残疾相关残疾统计文件,并分析美国和中国残疾相关数据内容与标准现状,发现国际相关的残疾调查数据采用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术语和标准,美国的残疾调查符合ICF理念,我国残疾相关调查部分采用ICF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残疾儿童照护需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以及2020年8月至9月,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残疾儿童家庭照护者496例。采用残疾儿童照护需求评估工具调查照护需求率及满足程度,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照护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照护需求率为71.8%,其中,信息支持(83.7%)、精神支持(75.9%)和经济支持(74.1%)较高,替代性服务支持(62.9%)和专业支持(62.2%)处于中等水平。总体照护需求满足程度为39.4%,其中,精神支持(50.8%)、专业支持(45.5 %)处于中等水平,替代性服务支持(32.8%)、经济支持(32.3%)和信息支持(30.3%)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公共政策满意度越高(B = -3.252, 95%CI -5.370~-1.134, P = 0.003),视力残疾、言语残疾和未定残(B视力残疾= -12.160, 95%CI -21.976~-2.344, P = 0.015; B言语残疾= -12.754, 95%CI -22.583~-2.925, P = 0.011; B未定残= -16.553, 95%CI -24.714~-8.392, P < 0.001)的照护需求程度更低,家庭角色为母亲(B = 9.071, 95%CI 4.293~13.848, P < 0.001)的需求程度更高。公共政策满意度越高(B = 7.392, 95%CI 5.523~9.262, P < 0.001)、残疾类型为视力、听力和言语残疾(B视力残疾= 8.612, 95%CI 0.081~17.144, P = 0.048; B听力残疾=8.686, 95%CI 1.920~15.451, P = 0.012; B言语残疾= 9.515, 95%CI 1.184~17.846, P = 0.025)、社会融入阻碍度越低(B = 1.932, 95%CI 0.457~3.408, P = 0.010)以及日均照护时长越短(B = -4.123, 95%CI -6.247~-1.999, P < 0.001)的照护需求满足程度更高。结论 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照护需求是多元的,其中信息支持的需求率最高,而满足程度最低。不同残疾类型儿童、家庭角色及照护时长和环境特征下的照护需求程度及满足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残疾儿童照护者焦虑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以及2020年8月至9月,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残疾儿童家庭照护者496例。应用交叉列联表分析照护者的焦虑状态,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照护者焦虑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96例照护者中,父母占73.2%,祖父母占26.8%。被照护残疾儿童中肢体残疾最多(26.0%)。照护者中35.1%存在焦虑,超过10%存在中重度焦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护者个人因素中,(外)祖父报告的焦虑比例是母亲的0.318倍(OR = 0.318, 95%CI 0.113~0.900, P = 0.031)。被照护对象因素中,有睡眠问题(OR = 1.713, 95%CI 1.046~2.805, P = 0.032)和情绪稳定性(OR一般 = 0.057, 95%CI 0.009~0.340, P = 0.002; OR稳定 = 0.031, 95%CI 0.005~0.205, P < 0.001)对照护者报告的焦虑比例有明显影响。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人均月收入(OR5000~< 10000元 = 0.463, 95%CI 0.236~0.909, P = 0.025; OR≥10000元 = 0.325, 95%CI 0.160~0.660, P = 0.002)和住房性质(OR = 0.356, 95%CI 0.208~0.608, P < 0.001)对照护者报告的焦虑比例有影响。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满意的照护者报告的焦虑比例更低(OR满意 = 0.136, 95%CI 0.031~0.602, P = 0.009)。结论 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焦虑状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被照护残疾儿童存在睡眠问题或情绪不稳定、家庭月收入低以及对社会无障碍环境不满意时,照护者的焦虑水平会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档案,采集人口学和损伤基本特征指标,训练前后15个基本技能指标(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穿裤子、穿上衣、上厕所、床/椅/轮椅转移、入厕和浴室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和使用轮椅、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指标)、3个家庭应用能力评估指标(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和休闲娱乐)以及5个社会生活应用能力评估指标(轮椅使用、交通工具使用、到达目的地的活动、沟通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共有383例康复训练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入院时年龄为9~71岁(中位数45岁),受伤年龄0~69岁(中位数31岁),从受伤到参加康复训练间隔0~61年(平均11年,中位数5年)。外伤303例(79.3%)。应用因子分析考察数据变量间的内在结构,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为基本生活技能、心理认知、行走和上下楼梯、家庭和社会生活应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受伤到参加机构训练的间隔时间、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受伤水平和受伤原因对5个因子的影响。结果:在康复训练45d后,患者的所有评估指标得分均显著性提高(P0.01),提升最小的为进食(2.2%),最大的为轮椅实际使用(78.8%);5个因子中家庭应用能力提升最大(54.3%,P0.01),行走和上下楼梯提高幅度最小(10.5%,P0.01)。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参加训练间隔时间越长,相对提高越少(β=-0.101,P0.1);与腰骶段损伤相比,颈段(β=0.273,P0.1)和胸段(β=0.23,P0.1)损伤的患者提高较多。在心理认知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初中及以下患者提高相对更多(β=0.122,P0.1)。在家庭应用方面,训练间隔是负面影响因素(β=-0.147,P0.1),已婚比未婚康复效果更好(β=0.11,P0.1),外伤患者比非外伤患者改善效果差(β=-0.141,P0.1)。在社会应用方面,已婚和更早参加康复训练都是正面影响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短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与受伤到训练的间隔时间、损伤节段、学历、婚姻状况和教育背景有关。患者早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关注患者的教育等多方面需求,有助于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围绕儿童非故意伤害案例,探究我国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组态路径。方法: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和Haddon模型理论,对在中国权威新闻发布平台公开发布的0-10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案例进行组态路径研究。结果:最终从网络途径获得138个儿童非故意伤害案例,多变量组态分析结果显示,案例中共3条路径。路径1为儿童没有安全保护中介物,原始覆盖率为0.962963;路径2为儿童未采取危险行为且没有成人的监护和家长在场,原始覆盖率为0.155556;路径3为儿童未采取危险行为且家长在场和家长采取危险行为,原始覆盖率为0.192593。结论: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时父母往往在场,但由于父母素质较差导致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现代社会出现较多新型危险因素,导致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但较少受到关注。亟需对家长进行干预以加强其有效监管行为,通过社会宣传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