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JNK/AMPK-mTOR调控Bcl-XL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的实验,白血病HL-60细胞株经过细胞培养、转染后,分为下调Bcl-X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阴性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cl-XL,免疫印迹检测JNK/AMPK-mTOR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下调Bcl-XL组Bcl-XL表达低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在24、48、72h,下调Bcl-XL组细胞吸光密度值、细胞增殖数均低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数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下调Bcl-XL组mTOR、P70S6K、P-JNK、AMPK、IC50值低于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调Bcl-XL可影响JNK/AMPK-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过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过程记录电子文档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准入制度标志着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和规范。其完整的文件管理和过程记录作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广大同行的关注。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有赖于高效、便捷、准确的管理系统。为此,我们应用Excel工作表的强大功能,建立和开发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过程记录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并应用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评估缩小版伤残接受度量表修订版(简称缩小版量表)的信效度并分析慢性脊髓损伤者的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77例慢性脊髓损伤者。采用缩小版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EQ-VA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描述性分析、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和信效度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缩小版量表不存在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除了扩大维度外,其余均在0.6以上。各条目与维度的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缩小版量表包括两个因子:正向维度和负向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模型可接受(CFI=0.96,RMSEA=0.07);效标效度良好;不同个人特征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得分差异符合预期。慢性脊髓损伤者伤残接受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正向维度得分好于负向维度。伤残接受度的正向影响因素包括没有焦虑或抑郁、有工作、教育水平更高、单身、受伤水平较低和完全性损伤,家庭收入和受伤年限的影响有限,性别和年龄不是影响因素。 结论:缩小版量表在慢性脊髓损伤者中的信效度总体良好。慢性脊髓损伤者伤残接受度水平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焦虑抑郁情况、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和受伤情况。  相似文献   
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是90年代初在免疫渗滤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原理及操作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最近,又有HBsAg/HBeAg联检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推出,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揭示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罕)见模式客观存在的规律,探讨和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步检测不同时段血清HBVDNA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动态跟踪.结果 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段内,HBVM持续稳定在全阳性模式不变,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应答虽不明显,但治疗至5个月后,随着病毒的阴转,HBeAg和HBeAb也逐步阴转,肝功能酶学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HBsAg与HBsAb仍同时保留阳性.结论 HBVM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可呈现不同模式的组合,而不能简单的用"大三阳"、"小三阳"或15阳性等模式进行解释,应动态观察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以及编码的变化,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是90年代初在免疫渗滤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原理及操作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最近,又有HBsAg/HBeAg联检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推出,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实验评价。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标本来源为本院门诊和肝病科住院病人送检血清。1.1.2试剂ELISA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GICAHBsAg/HBeAg联检试条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单项GICAHBsAg试条为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产品。1.1.3Bio-Rad…  相似文献   
7.
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及耐药谱,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75例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标本,经培养分离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药敏条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0.3%;所有菌株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的耐药率均>50.0%,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2.3%,未发现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性严重,及时对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224株5年耐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2006~2010年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谱变化,为指导临床控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用自编Excel软件从LIS数据库中采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24株。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板条,并用Excel透视图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及耐药分析,率的差异性比较用u检验。结果 5年来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778份,共分离检出致病菌57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株,占总检出菌的39.2%。亚胺培南耐药株166例,占铜绿假单胞菌的74.1%。按亚胺培南敏感程度分组后,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非耐药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CD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预后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诊治且随访至2022年7月的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R-CDOP方案治疗)与对照组(予以R-CHOP方案治疗),各26例。比较两组有效率、免疫功能(CD3+、CD4+、CD8+)、毒副作用、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CD3+、CD4+低于化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高于化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D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正>输血治疗在急性大出血患者的紧急救治中至关重要。然而,在工作实践中,由于临床护理单元不规范的标本采集,致使假性的实验数据误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失血量的客观判断,造成不必要的人为过失。为此,现分析探讨紧急情况下不规范采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