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烟雾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病。烟雾病首选颅内外血管吻合术。不过, 由于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和症状再发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近年来,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已在全球广泛开展, 部分医生也开始尝试对缺血型烟雾病进行血管内治疗, 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文章对缺血性型烟雾病的血管内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RCA)法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需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安全管理基础上应用RCA法管理,利用"鱼骨图"找出导致手术部位错误发生的直接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于手术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手术过程操作不当、手术感染、错误用药、术前准备不足、术中患者低体温、器械或异物留在患者体腔、患者在等候室内停留时间>30 min及术中输血输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9,P<0.05)。观察组的技术操作、工作态度、疾病宣教和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1,t=13.909,t=12.522,t=14.627;P<0.05)。结论:常规手术安全管理基础上应用RCA法能有效降低手术期间脑胶质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脑胶质瘤患者对手术安全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BRIP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从GEO数据库GPL570平台选取三个BRIP1基因表达谱芯片(GSE4290、GSE50161和GSE74195)分析胶质瘤BRIP1的表达情况。使用TCGA下载有关胶质瘤BRIP1表达、生存率和临床特征的数据,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RIP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胶质瘤BRIP1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结果 胶质瘤BRIP1表达水平相比于正常样本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RIP1高表达(HR=1.250;95% CI: 1.056~1.480;P<0.001)是胶质瘤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相较于BRIP1低表达组,BRIP1高表达组胶质瘤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RIP1表达水平预测胶质瘤1年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最佳截断值为0.302,敏感性为0.832,特异性为0.528;预测3年不良预后的AUC为0.801,最佳截断值为0.420,敏感性为0.696,特异性为0.809;预测5年不良预后的AUC为0.767,最佳截断值为0.420时,敏感性为0.593,特异性为0.842。基因富集分析显示BRIP1基因主要富集于DNA复制、同源重组、错配修复和细胞周期等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BRIP1在人脑胶质瘤表达上调,与胶质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腹侧颅底病变和脑深部病变能够通过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例如,约90%的垂体腺瘤能通过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完成[1]。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式简洁、显露满意、视野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修复组织和器官缺损一直是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的应用使这项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过程中.人工神经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工程学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框架,更关键的是要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这类种子细胞不仅要分泌促神经再生的因子,更要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及与再生轴索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雪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是研究较多的三类细胞。现就这三类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垂体康兴氏综合征也称库兴氏病(Cu—Shing's Disease)。1986年我科在省内开展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获得成功后,不断总结经验,为开展选择性切除垂体ACTH腺瘤治疗库兴氏病创造了条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4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库兴氏病2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用于治疗大型椎基底动脉瘤(LVBA)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PED治疗的30例单发未破裂LVBA患者,动脉瘤最大径(16.1±6.9)mm,21例位于椎动脉V4段、9例位于基底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O''Kelly Marotta(OKM)分级,评估PED用于治疗LVBA的价值。结果 对30例均成功完成治疗。共植入34枚PED,27例植入1枚、2例2枚、1例植入3枚,均未联合弹簧圈栓塞。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3/30,10.00%),均为缺血性事件。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6例,1分2例,2分1例,4分1例。随访2~33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6分3例;其中24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O''Kelly Marotta(OKM)分级分别为B级1例、C级6例及D级17例。3例死亡,死因分别为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呼吸衰竭。结论 PED用于治疗LVBA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8.
姜春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57-1559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在颅脑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降阶梯思维方式进行救治的6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以传统经验思维进行救治的6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救治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家属满意率、预警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预警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阶梯思维方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病人预警时间,可为病人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89.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预后不佳。其基因治疗策略包括自杀基因治疗、控制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免疫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及应用溶瘤病毒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葛根素作用于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通过病理学检查、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葛根素作用脑损伤神经细胞7天后,以浓度效应关系改善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减轻细胞凋亡程度,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率,但不影响Bax的表达。结论 葛根素对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抗细胞凋亡,增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