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82篇
内科学   379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593篇
预防医学   24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68篇
  6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伴有脑电图枕慢波的儿童良性癫痫10例报告王翠欣伴有中央—颞区脑电图棘波灶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是儿童期颇为常见的癫痫,临床上多为部分型发作,脑电图表现为中央—颞区为主的局灶性痫样放电。我院发现10例脑电图中央—颞局灶性放电与双侧枕区爆发性3~...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SHP-1和JAK1基因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细胞的转录表达及其与初治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JAK1 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初治AL患者SHP-1和JAK1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100%;初治A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JAK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初治AL患者SHP-1 mRNA阳性组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88.9%,阴性患者组CR率为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HP-1与JAK1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46)。结论:SHP-1可能是白血病潜在的抑制基因,可望作为判断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对体外培育破骨细胞的具体抑制作用,绘制特征性曲线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培育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获得破骨细胞并将其分为唑来膦酸组、伊班膦酸组、帕米膦酸组、对照组。其中,唑来膦酸组培养液中加入唑来膦酸,药物的阶梯浓度为:10-3、10-2、10-1、1、10、102、103μmol/L。同时,伊班膦酸组与帕米膦酸组加入相应药物的阶梯浓度相同,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形成、迁移、粘附、骨破坏的抑制作用特征并进行比较,绘制特征性曲线。结果随着药物浓度逐级增大,多核细胞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10、102μmol/L。三者50%有效浓度分别为0.66、5.58、51.9μmol/L。结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参考破骨细胞抑制特征曲线,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静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9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CV-B3感染情况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CV-B3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CV-B3感染率24.00%,对照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CV-B3感染率分别为50.00%、16.67%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后4、12、24 hHL-1心肌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CV-B3基因拷贝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V-B3阳性患者的Gensini评分高于阴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V-B3感染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强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5.
36.
脑梗塞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脑梗塞患者治疗时间的延误原因和对策,对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脑梗塞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共调查了脑梗塞患者1048例,在6小时内接受治疗的人数为326例,占31.11%;在24小时内,接受治疗的人数为566例,占54.01%;在25小时后,接受治疗的人数为482例,占45.99%。脑梗塞患者治疗延误时间为23.55小时,其院前的延误时间为21.49小时,占91.25%,院后的延误时间为2.06小时,占8.75%。调查发现,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治疗,必须在社区内进一步加强脑梗塞症状学和及早诊治意义的科普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脑梗塞诊治水平和治疗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快速反应系统。只有这样,脑梗塞的早期治疗,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7.
2003名非体力劳动者骨密度测验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男女各年龄组比较除51~55岁外,其它均无差异;女性≤55岁者明显低于>55岁者.以上结果说明壮年骨峰值较低,与烟、酒、咖啡、碳酸饮料嗜好有关,也与缺乏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率明显增高,应采取预防措施;老年人骨质疏松率低于1990年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38.
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有多篇报告,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自1985年6月~1998年2月采用额肌健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30例46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9例,26眼,女11例,20眼,年龄5~46岁,其中5~18岁27例43眼均为先天性.19~46岁3例3眼为外伤引起,外伤史均在1年以上,下垂程度稳定.病例选择条件:(1)重度上睑下垂.即上睑遮盖上方角膜大于等于6mm或上睑提肌  相似文献   
39.
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多利用中间物将额肌与眼睑相联以达到提睑的目的,远期疗效差。近年来利用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有多篇报告,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自1995年6月~1998年2月我们采用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30例46只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作...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N一甲基一N’一硝基一N一亚硝基胍(N-methy1-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模型并观察p53,ras基因的表达。方法给Wistar大鼠饮用MNNG水溶液(终浓度为80μg/ml),用ABC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MNNG成功地诱发出了胃癌、胃腺瘤、胃息肉、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历上皮化生等病变。胃癌肝转移2例,淋巴结转移1例。P53蛋白在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皆阴性,胃癌阳性率为50%;P21蛋白在肠化及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44%,在癌组织中为23%。结论MNNG能诱发大鼠脾胃癌等病变,P53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ras基因激活是一个早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