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6篇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4 毫秒
31.
目的:比较肺部超声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方面的优劣。方法:择期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7.5#加强型气管导管,之后采用盲法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一侧支气管。2组患者分别采用肺部超声检查(L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组)方法定位封堵器位置并判断肺隔离效果,确定套囊位置良好后,摆放右侧卧位,之后再次判断肺隔离情况。记录L组和B组2次判断肺隔离情况所需要的总时间、术中封堵器调整的次数、术中肺萎陷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2次定位前及定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气道峰值压(peak airway pressure,PAW)的水平。结果:L组和B组确定肺隔离时间、肺萎陷满意度评分术中套囊调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较判断前无明显变化(P > 0.05),B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前(P < 0.05)。结论:肺部超声判断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效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相近,但肺部超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念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73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情况。结果 73例中,47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减压+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13例行PTCD手术,13例行ERCP手术。一阶段干预治愈19例:经腹腔镜微创手术治愈17例,经内镜取石手术治愈2例。一阶段干预后死亡5例,病死率6.8%(5/73)。21例一阶段干预后未行二次手术: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例,单 纯胆总管结石患者8例,恶性肿瘤患者5例。二期确定性手术治疗28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手术后短期无死亡病例。 结论 损伤控制理念可有效提高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3.
张春香  杨健 《中国药师》2014,(1):132-134
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合理使用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药师通过深入临床协助医生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一位75岁高龄肺炎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全程用药监护,探讨切实可行的药学服务模式,促进用药更加安全、合理、规范,受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弹性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77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弹性酶组(37例),均给予弹性酶治疗,联合组(40例)均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同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2.50%高于弹性酶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2,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血脂等各项指标及BM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弹性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5.
探讨药学服务模式转型中我院药师在不合理处方干预、处方点评、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宣传和咨询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技术信息服务,自觉成为医、药、护医疗团队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H手术,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CIA,而在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IC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2.5±0.8)分和(3.7±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2)分和(5.8±1.7),P<0.05】,在术后72 h,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1.1±0.4)分和(3.2±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7)分和(5.1±1.3),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3±7.5)%、(36.8±4.9)%、(32.5±3.2)%和(16.3±2.9)%,与对照组【分别为(75.2±7.4)%、(37.6±4.4)%、(31.2±3.4)%和(17.4±2.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LH后PCIA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hDWI)和常规DWI(cDWI)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性脑栓塞(ACE)的发生率及其特征。 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房颤消融患者,以及上海市东方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的18例房颤消融患者。消融前24 h进行头颅高分辨率DWI检查以除外近期脑栓塞事件,消融后48 h内重复hDWI和cDWI检查。比较同一患者消融术后hDWI与cDWI中ACE的发生率、数量、大小和位置。 结果与cDWI相比,hDWI显示急性ACE的发生率更高(70%对42%,P<0.001),ACE病灶数量明显更多(102对42,P < 0.001),且hDWI测量的病灶尺寸较大(5.42 mm对4.21 mm,P <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受损(P=0.047)和术中激活凝血时间较低(P=0.003)与ACE发生相关。 结论hDWI能够更好地显示房颤消融相关ACE的发病情况及病灶特点。在评估ACE的研究中应考虑磁共振设置。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在老年卒中病人吸气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老年卒中病人,按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病人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6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14例),2组病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行呼吸功能训练,收集并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不同呼吸时相(平静呼吸、深吸气)膈肌厚度、移动度及吸气肌功能(吸气峰流速),同时对比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与膈肌超声对膈肌功能障碍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治疗后2组吸气峰流速、膈肌增厚率和膈肌位移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认知功能正常组改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对膈肌功能障碍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低于膈肌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对膈肌功能障碍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低于膈肌超声,认知障碍病人膈肌功能改善较差。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椎麻醉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腰椎麻醉用药的不同均分为3组:A组注入总容积2 mL生理盐水(含布比卡因4 mg、芬太尼20μg),同时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组注入总容积2 mL生理盐水(含布比卡因4 mg、芬太尼20μg、地塞米松粉剂5 mg),同时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C组注入总容积2 mL生理盐水(含布比卡因4 mg、芬太尼20μg),同时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溶解的5 mg地塞米松粉剂。比较3组麻醉前、后20 min内平均动脉压( MAP)、HR;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消退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及出血量、使用麻黄碱及阿托品例数、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及达最高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A组和C组长(P均<0.05)。结论蛛网膜下腔辅用地塞米松可延长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椎麻醉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实行会阴侧切口缝合术的产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缝合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线头反应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后期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100%,且未出现切口开裂或未愈合现象,愈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皮缝合法对会阴侧切口进行缝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伤口愈合,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