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探讨尿酸是否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至今尚无一致性结论。因而,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心血管疾病牵涉到许多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又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这就给确定或者排除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作用带来很大困难。当然,这肯定不能除外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直接作用。事实上,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肾病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与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CD95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观察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年组(20~59岁)与老年组(60~90岁)各20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水平。结果老年组CD28 CD95-[(8.80±4.86)%]及CD28 细胞[(36.32±10.38)%]明显低于成年组[(23.09±3.48)%、(52.29±4.90)%](P<0.01),而CD28-CD95 [(53.23±8.28)%]、CD95 [(80.25±7.19)%]及CD28-细胞[(63.68±10.38)%]明显高于成年组[(33.58±4.72)%、(63.18±4.12)%、(47.71±4.90)%](P<0.01)。结论老年人CD28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下降,CD28-及CD95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与非酶糖基化标志物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ysineadducts,CML)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ML、SOD及MDA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WV与年龄、CML与MDA呈正相关(P0.05),CML与MDA呈正相关(P0.01),与SOD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V与年龄、CML及MD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程度与非酶糖基化水平、氧化应激均呈正相关,非酶糖基化水平与氧化应激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表达量的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小鼠心脏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在心肌中特异性表达Hsp27的不同表达量的转基因鼠(TG),对照组为野生型鼠(WT)。采用蛋白印记测定Hsp2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测量心脏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和心脏质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HW/BW和HW/TL);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 PCR)技术测定心肌肥厚标记物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的表达;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心脏结构。通过长期饲养,观察存活率。结果不同TG系鼠,Hsp27心肌特异性表达水平不同。高表达TG10鼠与WT鼠相比,其HW/BW和HW/TL比值显著增加(P〈0.01),并且ANP和BNP的mRNA水平也明显增加(P〈0.01)。TG10鼠的心功能与WT鼠比较显著下降(P〈0.01),射血分数(EF)降低了24.64%,短轴缩短率(VS)降低了29.37%。TG10鼠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表达的Hsp27在TG鼠心肌肥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Hsp27可以作为心肌病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江苏盛泽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当地19个村≥60岁的全部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根据性别、年龄分层从中随机抽取3181名居民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该地区≥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64.9%,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接受治疗患者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3.5%、65.3%、53.4%。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χ2=27.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197)、饮酒(OR=1.181)、超重与肥胖(OR=1.252),腹型肥胖(OR=1.651)、血糖异常(OR=1.461)、高尿酸血症(OR=1.826)、高三酰甘油血症(OR=1.371)、高胆固醇血症(OR=1.227)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江苏盛泽农村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治疗率、知晓率及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健康宣教和规律体检进一步加强上述危险因素的防治。  相似文献   
36.
郭妍  卢妙  程蕴琳 《江苏医药》2007,33(5):477-478
目的 观察西拉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脂联素(APN)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空腹口服西拉普利2.5 mg/d,治疗6个月.测定用药前后血压、血清APN、E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血清APN明显上升,ET有显著降低.结论 西拉普利不仅降血压,同时通过对APN、ET水平的调节,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构建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在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肥胖组小鼠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灌胃14天后处死,放免法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肥胖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肥胖干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降低(P<0.05),血糖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apM1)rs6773957(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验证的方法,在452例无亲缘关系的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2DM组242名,正常对照组210名)中检测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并分析此种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有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存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AG和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可能与江苏地区汉族人T2DM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10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患者年龄、肝硬化基础、肝硬化严重程度、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肿瘤指标(AFP和CEA)的相关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依据门静脉直径大于13mm,或胃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果:106例肝癌中合并PVTT28例,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42.9%。有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阳性病例的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阴性病例,肝硬化为ChildB级和ChildC级的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ChildA级病例。而ALT、AFP和CEA与PVTT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肝癌伴有PVTT的门静脉高压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PVTT者。结论:年轻人、伴有肝硬化基础、和HBsAg阳性的肝癌,PVTT发生率高,肝硬化越重的PHC,越容易形成PVTT。PVTT形成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0.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前体基因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苏蓉  刘莉  陈晨  程蕴琳 《江苏医药》2006,32(2):136-138
目的 构建含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前体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在E.coli BL21中表达,并探讨其抗原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用PCR法,从现有重组质粒pBakPAK 8/hIGF-1中,扩增编码hIGF-1前体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纯化、连接后得到pET29a(+)/hIGF-1重组体,再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 重组持粒pET29a(+)/hIGF-1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中经IPTG诱导表达,有一相对分子质量15000的重组蛋白hIGF-1前体,该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了良好的纯化效果,具有特异的抗原活性。结论 成功地克隆并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的hIGF-1前体编码基因,为进一步制备抗hIGF-1抗体和后续hIGF-1生物学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