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491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546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4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0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危险。移植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sAg)尤其具有病毒再次激活的潜在风险。在移植后也可以因为输入血制品导致乙肝急性感染。在免疫抑制治疗后因为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宿主细胞免疫反应被抑制,大多数感染乙肝的移植患者只有转氨酶的轻度升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的病毒负荷在逐渐增加,在免疫重建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肝炎。感染乙肝的移植患者大约有12%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异基因移植的患者比自体移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可能是因为免疫缺陷时间更长以及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来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应用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胃间质瘤,探讨胃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及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胃间质瘤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二维超声难以定性的病变行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胃间质瘤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本组30例胃间质瘤,其中低危组19例,高危组11例。19例低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小(直径〈5 cm),形态较规则,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液化、坏死少见,呈整体较均匀增强;19例高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液化、坏死较多见,呈整体不均匀增强,坏死液化区不增强。结论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胃间质瘤的形态范围,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恶性潜能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PA)患者血清曲霉特异性IgG抗体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3至2019-02收治的27例CPA患者,根据治疗后第90天情况分为改善组(19例)和进展组(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II)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曲霉特异性IgG抗体及血常规、G试验、GM试验等。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APACHEII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G试验、GM试验,以及曲霉特异性IgG抗体值水平。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个24 h的APACHE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CRP、PCT、血清G试验、GM试验水平相近。进展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为(178.8±24.6)AU/ml,明显高于改善组的(122.3±19.5)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5)。结论 血清曲霉特异性IgG值可作为CPA患者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死( WSI)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5月连续收集入住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WSI患者86例( WS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WSI的脑梗死患者86例(非WS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WSI组糖尿病、低灌注比例高于非WSI组(P=0.024、0.043),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非WSI组(P=0.016、0.030);WSI组皮层小梗死发生比例、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比例、前/后交通动脉均不开放比例均高于非WSI组( P=0.000、0.016、0.007、0.021);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比例低于非WSI组( P=0.033)。结论 WS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低灌注及低血压,发病原因为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和低灌注事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微栓塞、Willis环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分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系统处理模拟地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废水的物质流特性,为提高CELSS废水处理效率和物质流闭合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AnMBR-MBR组合工艺系统处理模拟地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废水,计量进出系统的主要物质质量并监测水质指标。结果 AnMBR-MBR组合工艺系统每产出1L净水,共需要消耗品5.12g(不含空气),排放剩余污泥0.037g(以干重计),排放氨气5.22×10-3 g,排放甲烷1.64×10-3 g。结论 AnMBR-MBR组合工艺系统对模拟地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废水具有良好稳定的处理效果,其单位产水消耗品量低于基于物化组合工艺的废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6.
家蝇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可以传播上百种人畜疾病。化学防治是家蝇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杀虫剂的重复和广泛使用可导致家蝇产生抗药性。在我国,不少事例显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但对家蝇种群抗药性的分子机制还缺乏系统了解。本研究以来源于山东济南的家蝇为材料,在明确其对氯菊酯抗性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野外采集未经杀虫剂汰选实验室济南品系(JN)相对于敏感品系(WHO)表现出对氯菊酯近50倍的抗性,而经氯菊酯汰选7代后的JN-Sel品系获得了比JN更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超过110倍。核酸检测显示JN和JN-Sel品系家蝇钠离子通道的基因型为1014LL敏感纯合型。通过检测8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3个P450基因(CYP6A5v2、CYP6A36和CYP6G4)在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高于敏感品系,其中CYP6G4的表达与氯菊酯抗性成正相关,JN品系CYP6G4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35倍,而在高抗性的JN-Sel品系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70倍。研究结果强烈提示CYP6G4的过量表达是JN和JN-Sel品系对氯菊酯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健康本源。解析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可从源头提升人口健康,提高人口素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受限于技术和伦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尚未得到全面解析。近年来,随着哺乳动物胚胎体外培养和“类胚胎”等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解开自身早期胚胎发育之谜的最好时代,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伦理挑战。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以啮齿类和灵长类为主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人类胚胎研究相关的伦理争议,展望了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希冀为人类认知早期胚胎发育事件和出生缺陷及多种发育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8.
甄静  杨姝雅 《医学信息》2010,23(16):2556-2558
精益管理来源于企业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引入精益管理,可以创新医院文化,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激活传统医院文化的内在活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白血病颅神经侵润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白血病颅神经侵润MR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颅神经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梭形占位等信号,明显强化,无坏死囊交.结论:MRI是诊断白血病颅神经侵润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胃肠减压是腹部外科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特别是食管、胃术后患者因迷走神经被切断,该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应增加,使胃基本电节律、频率、传导、速度和胃环型肌收缩力减慢,导致胃运动功能减慢,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排空受阻。所以,术后必须留置胃肠减压管,通过抽吸作用机械性地将胃内气体、液体引出,减轻胃内压力。胃肠减压还可以降低胃肠动力,减轻腹胀,减轻缝线张力及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日。大量文献证实置人长度已成为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重要原因,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法留置胃管置入长度45-55cm,引流效果欠佳。针对这一结论我们结合临床文献,对胃肠减压时胃管留置长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