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 观察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曲马多与托烷司琼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限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间少于3h.术前静脉采血4 mL,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PCR)进行CYP2D6*10基因分型.术后采用曲马多和托烷司琼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曲马多负荷量、曲马多总用量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并统计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按基因型分为三组:19例野生型纯合子(wt/w t),55例杂合子(Ⅱm/w t),46例突变型纯合子(m/m).m/m组术后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w[/wt)组和(Ⅱm/w t)组(P<0.05).结论 CYP2D6*10基因多态性使个体对曲马多与托烷司琼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差异,影响术后镇痛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63.
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ASA 2~3 级),随机分为预处理组(Ⅰ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后(T_1),主动脉开放后15分钟(T_2)、2小时(T_3)、24小时(T_4)时间点取血样,检测血清CGRP、ET、cTnI;另于术前、术后第1、3天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d和 QTcd。结果:主动脉开放后,CGRP含量在两组患者24小时之内都有显著增加(P<0.01),T_2时,预处理组的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ET在T_2时两组都有显著上升(P<0.01),但预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对照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预处理组;术后两组QTd和 QTcd显著增加(P<0.01),其中对照组的增加较多,且第1天明显多于预处理组(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利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65.
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吸入麻醉药的麻醉作用是可逆的,对中枢神经系统不会遗留任何副作用.近年基础研究发现,实验动物尤其是处于发育期动物,暴露于吸入麻醉药后,可出现记忆、认知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吸入麻醉药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增加有关.目的 综述吸入麻醉药诱导发育期大脑神经元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内容 吸入麻醉药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并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β-淀粉样蛋白质集聚,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趋向 对吸入麻醉药神经毒性防治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配伍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效果.[方法]171例择期行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5 μg/kg,B组予10 μg/kg,C组予20 μg/kg的布托啡诺,三组均配伍丙泊酚1.8~2.5 mg/kg.观察并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及术毕(T2)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相关项目,行术后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T1时点SBP、DBP、HR、RR及SpO2均较T0时点降低(P〈0.05),C组的SBP、HR、RR及SpO2较A组、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毕即T2时点A组和B组SBP、DBP、HR、RR及SpO2均恢复到T0水平(P〉0.05),C组SBP、DBP及HR仍较术前低(P〈0.05).A组入镜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较B组及C组长(P〈0.05),丙泊酚的总用量亦较B组及C组多(P〈0.05),但术后清醒时间较C组短(P〈0.05),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VAS评分高于B组及C组(P〈0.05).A组术中体动多于其余两组(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眩晕及嗜睡的发生率均较C组低(P〈0.05).[结论]布托啡诺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麻醉安全有效,10 μg/kg的布托啡诺剂量较为合适,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可降低手术难度,不影响术后清醒,减轻术后疼痛,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獉獉:探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方法獉獉:94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PCA和传统镇痛方法,采用VRS评分法比较自控镇痛泵与传统镇痛方法对病人止痛镇静的效果。结果獉獉:与传统方法相比,PCA对病人的止痛镇静效果更好。结论獉獉:患者自控镇痛泵静脉给药能够减轻甚至消除疼痛,提高了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PI3K/AKT信号通路在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两部分。(1)36只大鼠分别于肝缺血前与再灌注后不同时点处死取肺。(2)12只大鼠分成Wortmannin组与模型对照组。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原位末端转移酶(TUNEL)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肺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细胞凋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1)与缺血前相比,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 p-AKT/AKT与PCNA阳性指数呈双相变化;肺病理改变严重。(2)p-AKT/AKT与PCNA阳性指数成正相关;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rtmannin组p-AKT/AKT与PCNA阳性指数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病理改变加重。结论 PI3K/AKT通路可能通过抑制凋亡、促进增殖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0.
随着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的临床应用,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已极其少见,而非甲状腺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甲亢危象更是罕见.本院最近收治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并发甲亢危象,经及时诊治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