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构建转染后能表达神经修复功能蛋白的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微球[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lactin-coglycolic acid)-BDNF-nanoparticles,PEG-PLGA-BDNF-NPs];探讨其转染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装载BDNF基因质粒的PEGPLGA纳米微球转染复合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纳米微球的形貌,粒度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微球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纳米微球对BDNF基因质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检测PEG-PLGA纳米微球转染复合体的体外缓释质粒的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纳米微球转染复合体对NSCs形态的影响;并用CCK-8法检测其对NSCs增殖的影响。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NSCs胞吞纳米微球转染复合体后的分泌作用; 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其BDNF的分泌能力。结果 (1)制备了包载BDNF基因的PEG-PLGA纳米微球,微球的粒径约为200 nm,粒径均一;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2)分离培养出了具有不断增殖能力,表达神经巢蛋白的NSCs;并能经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载BDNF基因的PEG-PLGA纳米微球高效转染NSCs,且转染不会引起显著细胞毒性; 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显示其大量表达BDNF。结论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安全高效的PEG-PLGA-BDNF纳米微球。并首次构建了装载PEGPLGA-BDNF-NPs,能表达具有神经修复功能的BDNF的外源性NSCs系。  相似文献   
8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胶质瘤射频热疗手术中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大鼠脑右侧尾状核注入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正常及荷瘤大鼠进行靶向射频加热,观察并记录脑组织及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 60只大鼠尾状核注入C6细胞后有55只出现活动减少,进水饮食渐行减少,体重在术后10 d减轻,经磁共振扫描证实建模成功;(2) 射频加热右侧尾状核,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 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及评估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的疗效是科学、可行的,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疗效评估及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专科延续性护理在重叠综合征病人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例重叠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住院期间两组均按照呼吸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专科延续性护理方案;出院时和随访6个月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睡眠期最低血氧饱和度,采用肺功能机检测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率(FEV_1/FVC)及最大通气量(MVV)。[结果]出院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与本组出院时、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SCL-90评分观察组与本组出院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期最低血氧饱观察组与本组出院时和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FVC、FEV_1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_1/FVC和MVV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EV_1、FEV_1/FVC及MVV与本组出院时和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专科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重叠综合征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miR-146a及自噬基因Beclin-1、组织蛋白...  相似文献   
85.
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而又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呈浸润性、边界不清,尽管可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但在过去的20年中,神经胶质瘤的预后及自然发生、发展过程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寻找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新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6.
背景:脊髓损伤高发且后果严重,至今尚无有效措施挽救丧失的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一类特殊胶质细胞的移植引起关注。目的:观察人胚嗅鞘细胞和大鼠胚胎脊髓共同移植在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索再生方面是否产生协同作用。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人胚嗅鞘细胞组10只、鼠胚胎脊髓组10只、联合移植组10只,模型组6只。②取12周左右的流产新鲜人胚胎(产妇知情同意)用于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③取孕14d的SD大鼠1只,施行剖腹手术将胎鼠连同胎膜一同取出,用于新鲜胚胎脊髓的制备。方法:①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半切洞模型。模型组在损伤洞腔内填塞明胶海绵加全培养基8μL,在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相同培养基2μL;人胚嗅鞘细胞组明胶上给予嗅鞘细胞悬液8μL,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鼠胚胎脊髓组将组织碎块直接填塞在洞腔内,外覆明胶;联合移植组将同样大小的胚胎脊髓填塞在洞腔内,然后用微量加样器将8μL的嗅鞘细胞悬液注入洞腔,外覆明胶,在洞腔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按层缝合肌层皮肤。②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结合病理学观察,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逆行示踪技术,评价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对神经元存活、纤维再生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胚嗅鞘细胞体外培养及纯化。②体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③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测定结果。④移植物及受损脊髓修复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⑤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示踪对各组被标记的皮质及中脑红核神经元的定量分析情况。结果:①人胚嗅鞘细胞大部分呈双极纺锤型,培养5~7d左右,细胞相互交织成网状,可见大量细胞分裂相。纯化后的细胞纯度为85%。②P75阳性细胞率为(83±7)%,大约(81±6)%的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91±9)%的细胞呈Vimentin阳性,Nestin阳性率为(77±5)%。③术后3~5d,模型组伤肢开始挛缩,正常侧下肢活动稍受限,其余3组少见明显挛缩症状。从术后2周开始,各组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幅度明显增快,联合移植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模型组[(6.2±1.13),(5.0±1.15),(3.9±0.88),(3.3±1.03)分,P<0.05]。④人胚嗅鞘细胞组、联合移植组均在移植部位及移植区2.0~5.0mm范围内见到P75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双极或多极细胞,同时多极细胞中发现碱性蛋白( )颗粒。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脊髓缺损灶内存在大量MAP2阳性反应的细小神经元。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在脊髓缺损区内都不同程度观察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尤以联合移植组最为明显,模型组未能找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⑤模型组损伤侧神经元基本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而联合移植组标记的皮质、中脑红核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P<0.05)。结论: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在加快大鼠的功能恢复中起到了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初步探讨一期椎旁切口双入路切除胸腰段Eden Ⅱ型和Ⅲ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胸腰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den分型Ⅱ型5例,Ⅲ型7例;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椎旁切口双入路肿瘤切除术,3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门诊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有无轴性症状、McCormick分级以评估疗效,复查脊柱MRI,观察多裂肌有无萎缩以及脂肪浸润程度(由轻至重分为Ⅰ~Ⅲ度)。结果12例患者的肿瘤均全切除,术中横突部分医源性破坏3例。病理学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黑色素细胞瘤各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明显,缓解。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1例。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2.1±21.7)个月(6~62个月)。至末次随访,6例症状改善,5例症状稳定,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症状加重;Ⅱ例MrCormirk分级Ⅳ级改善为Ⅲ级,1例Ⅲ级改善为Ⅱ级,1例Ⅲ级加重为Ⅳ级,8例Ⅰ级和1例Ⅱ级患者的分级无变化;仅1例出现轴性疼痛症状;脊柱MRI显示,1例患者肿瘤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均在位,无松动,骨质愈合好,脊柱稳定性良好,10例患者肿瘤侧的多裂肌萎缩,12例患者的多裂肌均有Ⅰ~Ⅱ度的脂肪浸润。结论初步观察发现,一期椎旁切口双入路切除胸腰段Eden Ⅱ型和Ⅲ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可以达到肿瘤全切除,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制备鼠脑挫裂伤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NSE。结果药物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NSE较治疗对照组低(P<0.05),药物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大鼠血清NSE较手术对照组有升高(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损伤的脑组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顽固性癫癎病人,评估单独应用癫癎病灶切除术与联合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癫癎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病人80例,其中53例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每个病人术前均经过2年以上的正规系统的抗癫癎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癎发作,每月发作3~4次以上;癫癎发作形式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及伴失神发作;采用的手术方式:术中均进行皮层脑电描记(EcoG);局部致癎灶切除术27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11例,局部致癎癎灶切除术 MST 皮层热灼术9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胼胝体前部切开术 颞前叶及海马切除术 MST33例。结果80例手术病人术后无死亡,术后2例脑水肿,1例颅内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术后均服用一种抗癫癎药物,随访6~24个月,51例癫癎临床发作完全消失(63.8%),12例较术前显著改善(15.0%),8例有效(10.0%),6例效果差(7.5%),3例无效(3.8%);手术总有效率为88.8%,优良率为78.8%。结论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癫癎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0.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FasL治疗人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以重组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Fas配体(Fas-Ligand,FasL)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方法:用RT-PCR方法构建携带人FasL cDNA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FL),在体外转导5株人脑胶质瘤细胞;体外检测Ad-FL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人胶质瘤模型,给予体内治疗。结果:体外实验证实Ad-FL能显著诱导5株胶质细胞瘤在体外凋亡或抑制其生长;体内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可以在体内有效表达FasL,且能有效通过诱导凋亡和/或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的生长,使荷瘤鼠存活90天以上,而Ad-LacZ和对照组分别为(19.6±2.4)天和(15.8±1.9)天(P<0.01)。结论: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FasL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将是一种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