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62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72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44篇
外科学   988篇
综合类   837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65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2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行B超、CT与MRI检查.采用Pringle法或不阻断肝门的方法施行肝切除术,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电话或信函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影像学表现:B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囊壁有乳头状突起,部分囊壁明显增厚,囊腔可呈多房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20例,肝内胆管囊腺癌7例.(2)手术情况: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22例,肝左叶切除术15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4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38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8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175±7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 mL(200~4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再出血3例,肝功能不全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9例,肝左叶切除术8例,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13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6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210±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 mL(200~8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3例,再出血2例,肝功能不全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学检查:肝内胆管囊腺瘤囊腔内表层多为单层柱状上皮,排列整齐,无异型;肝内胆管囊腺癌囊腔内多有乳头状突起,细胞异型明显,并向基底膜浸润.(3)随访情况:57例患者获得随访,8例失访(囊腺瘤5例、囊腺癌3例).随访时间为14~ 139个月,其中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复发(1例因术后肝衰竭死亡);肝内胆管囊腺癌13例复发,10例死亡,其中1例为肝内胆管囊腺瘤恶变.(4)预后因素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为98%.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1%、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是影响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x2=8.540,4.94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升高是影响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39,5.365,95%可信区间:1.664~ 40.800,1.022~ 28.172,P<0.05).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但符合率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CA19-9是评估肝内胆管囊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胆道外科病房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科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全体护理人员分成7个小组,采用自查、互查、督查等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全员参与质控实施前(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胆道外科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分级护理、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质控项目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这一模式后,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9.14±0.42)分,与实施前满意度得分(98.82±0.44)分相比有所提升(P0.05)。结论通过自查、互查、督查和及时的反馈整改,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这一模式对胆道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BSCO、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触发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58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的疼痛治疗效果均具有显著性优势(干预后:MD=-1.14,95%CI-1.88^-0.40,P=0.002。随访时:MD=-0.69,95%CI-1.16^-0.22,P=0.004)。干预时间(P=0.024)和随访时间(P=0.020)是随访结果主要异质性来源。结论肌内效贴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方面有优势。治疗时间或随访时间越长,肌内效贴的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994.
蒋琦  钱其军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63-166,182
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常伴有这些细胞的异常聚集。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免疫抑制性细胞网络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负向调节其他免疫细胞,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最新研究显示,有些常规化疗药物除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降低Treg和MDSC的数量,抑制其功能,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将化疗药物作为预处理方案,凭借其免疫调节作用联合后续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化学免疫治疗策略将改变人们对传统化疗抗肿瘤地位的认识,继而更加合理地应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随着化疗的大量开展,继发性白血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笔者报道1例卵巢癌并发乳腺癌患者经化疗、放疗后出现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从初次化疗至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时间为37个月,起病急、生存期短。文献报道烷化剂、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铂类均易诱发继发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病死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6.
替吉奥(S-1)是第三代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口服抗癌剂,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给药方便。在大量的临床试验及不断的临床应用中,其展示出对晚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治疗的良好效果,将来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对不规则抗体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液标本均送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进一步确认检测,将返回的免疫血液学检测报告单和患者病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规则抗体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发生率是0.09%,主要以抗-M抗体为主(50.0%),其次是抗-E抗体(21.43%)、抗-Ce抗体(17.86%)和抗-P1-抗体(3.57%)。结论不规则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应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测和确认试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淋巴检出数、转移度(LN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检出数、LN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1 351枚,平均(11.45±5.67)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407枚,总LNR为30.1%;淋巴结检出数与转移数呈线性正相关(r=0.418,P0.05);临床病理分期(TNM)、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及LNR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TNM分期、LN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和LNR均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应尽可能检测15枚以上的淋巴结,同时结合LNR作为病理分期标准的补充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对ICU机械通气(MV)患者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ICU收治的86例实施MV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每日唤醒镇痛镇静方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评分(CPOT)维持0~3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4~-3分,观察组选择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CPOT维持在0~1分,RASS维持在-1~0分,使患者达到安静、舒适、合作的镇静状态,并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MV时间、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镇痛镇静后2d,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下降,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有助于缩短MV时间,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同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是ICU内MV患者理想的镇痛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