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四物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Hhcy 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用叶酸5 mg po,tid,维生素B12 1 mg,im,qd治疗,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物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Hcy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疗效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Hcy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后常规检查亦未发现异常.结论:四物汤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急性脑梗死伴Hhcy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充血性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短期疗效. 方法:入选HFnE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硝酸酯类扩血管药)和左西孟旦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和用药7d后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浆水平、心功能分级、静息及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并计算其最大变化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NT-proBNP血浆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西孟旦组治疗后NT-proBNP血浆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左西孟旦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无效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F、PER及TPER的最大变化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F的最大变化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左西孟旦对HFnEF患者短期疗效良好,能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体质指数与HRCT容积量化参数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AECOPD患者96例,均进行HRCT检查,根据体质指数(BMI),将BMI>21(kg/m2)作为观察组,将BMI≤21(kg/m2)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后的病情状况;运用相关分析检验体质指数与HRCT容积量化参数总肺气肿体积(TEV)、总肺体积(TLV)与肺气肿指数(EI)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FEV1%、FCV、IC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FCV、I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概率、住院时间、再住院间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与HRCT容积量化参数TEV、EI与BMI均呈负相关(r=0.401、0.432;均P〈0.05).结论 BMI在预测AECOPD治疗效果与反映肺气肿状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供营养支持治疗使BMI>21(kg/m2),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84.
蝉花菌丝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蝉花菌丝延缓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观察和评价蝉花菌丝对实验大鼠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大鼠行5/6肾切除,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用蝉花菌丝对其治疗42 d,其间观察大鼠的尾动脉血压和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并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种生化指标(Scr、BUN、Alb、TG、TC、Hb、HCT、RBC)和取材作病理分析,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肾小球平均损伤面积的百分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Col-Ⅳ、PAI-1、u-PA、u-PA mRNA和PAI-1 mRNA免疫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模型对照组中Col-Ⅳ、PAI-1、u-PA蛋白表达作相关分析.结果:蝉花菌丝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大鼠肾重/体重比值,24 h尿蛋白量,降低大鼠BUN和Scr(P<0.01);模型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在42 d里均明显高于蝉花菌丝组(P<0.05);蝉花菌丝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白蛋白均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免疫组化显示蝉花菌丝能减少大鼠肾小球中PAI-1蛋白的表达,提高u-P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明显强于蝉花菌丝组(P<0.01);原位杂交技术显示u-PA mRNA和PAI-1 mRNA主要表达定位在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襻和部分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蝉花菌丝组大鼠的u-P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PAI-1 mRNA的表达弱于模型组大鼠(P<0.05);经等级相关分析,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中PAI-1蛋白的表达和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32;P<0.01).结论:蝉花菌丝减轻了肾小球的损害,改善了动物的肾功能和肾衰竭并发症(贫血、营养不良),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其机制可能具有下调PAI-1的表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u-PA的表达相应增高,使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后白三烯B4 (leukotriene B4,LTB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将88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9)、地塞米松治疗组(n=30)和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组(n=29).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以及血和诱导痰中的LTB4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均增加,布地奈德组FEV1的增加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但小于地塞米松组.治疗后3组的血LTB4均低于治疗前,地塞米松组最为显著;治疗后3组诱导痰LTB4均降低,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血和诱导痰的TNF-α均显著降低.结论:LTB4和TNF-α参与了AECOPD患者的发病过程,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能降低血及诱导痰LTP4与TNF-α.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在评估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离院时行走平衡能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10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以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ADSS)为参照,使用 TUGT对患者进行行走平衡能力的评估。【结果】60例患者术前 TUGT计时测试为(7.12±1.16)s,术后 PADSS评分9分时 TUGT计时测试为(12.87±2.1)s,PADSS评分10分时TUGT计时测试为(11.10±1.19)s。以TUGT≤11.0 s时为安全离院标准,本组6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均安全离院,无一例发生麻醉后跌倒等意外情况。【结论】TUGT可有效评估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离院时的行走平衡能力,防范术后跌倒危险,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数据挖掘为中医药传承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传承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提炼,挖掘四诊以及证候之间的隐性关联,挖掘"方-药-症"的关系。此外还有中药研究、中医特色技术研究等。今后对数据挖掘所得出的结论需要进行临床实践的验证和机理的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和继承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8.
胡晓音  费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11):1609-1612, 1626
目的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和3个月伊班膦酸钠的安全性。方法分析使用唑来膦酸(n=122)或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n=140)治疗的262例绝经后妇女的安全性数据。通过使用标准化问卷在电话访谈中收集安全性数据(包括急性期反应的发生和下颌骨坏死)。结果与伊班膦酸盐治疗的患者相比,唑来膦酸患者的不良事件患者数明显增多,且给药后出现症状类别也较多(P0.05)。除了发烧(在唑来膦酸输注后更常见),其他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头痛)在静脉注射治疗后(24~36 h)出现在相似比例的患者中。大约50%的患者症状持续3 d。输注后症状发生率下降。唑来膦酸治疗后流感样症状发生率高于静脉注射伊班膦酸盐给药后,但之前口服双膦酸盐患者发生率相似。没有发现颌骨坏死、心律失常或骨折愈合延迟。结论尽管静脉注射双膦酸盐通常是安全的,但在临床实践中,静脉注射双膦酸盐后出现的短暂流感样症状似乎比临床试验中报道的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89.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中均有过度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能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提高低氧诱导因子1a的表达增强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本文主要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在不同复发倾向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在肝癌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的肝癌标本40例为研究材料.根据复发情况将肝癌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n=20)和非早期复发组(n=20),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无肝脏疾病的胆囊结石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为正常对照组(n=10).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DDR1的表达情况,对不同组别的DDR1表达情况及不同DDR1表达情况的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DDR1基因阳性率高于非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正常肝组织(P<0.05);非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的DDR1基因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R1蛋白在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的表达量较非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高(P<0.05);肝癌组织中DDR1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Edmonson分级无关,与患者早期复发倾向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P<0.01);DD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并无明显的关系.结论 DDR1基因在早期复发的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及表达量明显增高,可以将其表达情况作为判断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