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71.
依托“军卫一号”网络资源 开发“图书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充分利用“军卫一号”网络资源,开发“图书馆信息系统”,将书刊的入库、统计、检索、借还等纳入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军卫一号”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工作人员查阅馆藏资源,而且加强了图书馆的管理。  相似文献   
72.
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2008A、4008B血透机是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血透机型,在维修中遇上一例特殊故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Welin(1961年)报告了双重结肠造影能发现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征象。以后有些作者又做了研究,肯定此种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且还对结肠炎的鉴别诊断也作了补充。由于结肠双重造影对细微粘膜结构的改变和表浅的溃疡均能明确  相似文献   
74.
肿瘤相关物作为肿瘤标志检测,近年已广泛用于临床,Holmgren于1984年用放射免疫抑制法测定癌症病人的血清CA-50抗原,国内有少数报道,认为对多种上皮类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阳性率。本文报告CA-50对消化系疾病的测定结果。材料和方法一、病例: (一)正常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56岁,均为体检正常人员,抽空腹血测定。 (二)消化系病人组:共334例(男268例,女66例),年龄19~84岁。消化道肿瘤组15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68癌,结肠癌31例,胃癌34例,胰腺癌11例,食道癌15例。均经临床、化验、X线、内镜及B超或CT等确诊,少数有病理资料。消化系非肿瘤组175例,其中肝硬化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2例,慢性胃炎51例,慢性胆囊炎22例,由临床、化验、B超及胃镜等诊断。  相似文献   
75.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侯春林教授和张世民博士合作编著的<筋膜皮瓣与筋膜组织瓣>一书,近期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筋膜系列组织瓣的专著,阅后感到内容新颖实用,编排图文并茂,资料收集齐全,可作为从事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工作的临床医师的优秀参考书.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囊液性状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均有腰骶部不适等症状,其中初发86例,复发28例.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囊肿内,抽吸2~5 ml脑脊液送实验室检查.然后再注入少量非离子型对比剂使囊肿显影,判断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最后再采用双针法抽吸囊液.结果 造影显示114例患者中66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8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初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的单项、多项改变与患者的介入治疗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囊肿分为与蛛网膜下腔通和不通的两种类型.初发和复发患者相比,脑脊液性状发生变化.脑脊液多项改变以及脑脊液糖升高、氯化物降低与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7.
保尔佳是德国 HOR FER VIT PHARMA GMBH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剂,它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在国外已被临床应用多年并取得显著效果,但目前临床应用均以口服和肌肉注射为主,动脉内灌注未见报道,为扩展保尔佳的用药途径,进一步发挥其药理作用,我们以兔子为实验对象进行初步研究,并在临床上作了初步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应用录像技术与国产器材作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经皮穿刺插管堵塞术是 Porstmann于1967年首先应用,至70年代在国际上较为广泛开展,我国是80年代应用此项新技术,对这一技术作不断改进,包括应用球囊导管探测未闭动脉导管的大小.我们则应用国产器材,采用录像技术作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袁丽婷  鲍兰  王惕 《眼科新进展》2007,27(7):488-488
患者,女,44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6a”于2006年8月1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当日入院。患者诉6a前出现左眼红痛、视力下降,5a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虹膜睫状体肿块,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并发性白内障”。肿块直径约3mm,在当地医院行“左眼Phaco+IOL植入术”。入院检查:视力右1.0,左0.05;眼压:右16mmHg(1kPa=7.5mmHg),  相似文献   
80.
椎管动态造影对非骨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年~1992年2月,对20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管狭窄症者进行了腰椎管仲屈动态造影,发现24例患者共39个椎间平面在某一特定体应下硬膜囊下腔呈3种不同表现的完全性阻塞,手术证实为椎管内非骨性组织所致。分析结果认为:非骨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继椎间盘组织退变而逐渐形成的,椎间盘突出/膨出和黄韧带增厚皱褶为椎管狭窄的形成因素,最终可导致粘连性蛛网膜炎,而椎管动态造影对判断其病变的范围、性质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