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8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人自然杀伤T(NKT)细胞在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和纯化T淋巴细胞中扩增TCRVα24+/Vβ11+NKT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KT细胞中IL-4、IFN-γ、TNF-α分泌水平。采用CD4/CD8免疫磁珠去除CD4+和CD8+细胞进一步纯化NKT细胞,并用DIOC1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测定NKT细胞杀伤活性。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和IL-2可以使NKT细胞在体外扩增。扩增19d后,TCRVα24+/Vβ11+细胞比率最高上升到25.5%±7.2%,NKT细胞最大扩增倍数达到(1.51±0.91)×104倍。体外扩增的NKT细胞高表达TCRVα24、Vβ11、CD3、CD161,低表达CD56。在CD3单克隆抗体和IL-2刺激下,TCRVβ11+细胞分泌IL-4和IFN-γ的细胞比例均高于TCRVβ11-细胞(P<0.05)。去除CD4+和CD8+细胞后NKT细胞含量上升到80%。NKT细胞对肿瘤细胞株U937和HL60以及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效应。NKT细胞可以通过α-Galcer直接从人外周血MNC扩增获得,从而简化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部分病理性冷自身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及其对临床输血工作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血型血清学方法,在常规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中,发现冷自身抗体;应用谱细胞,结合脐血O细胞、成人A、B、O细胞,确定冷自身抗体的特异性。分析冷自身抗体的特点及其与ABO血型、贫血和输血的关系。结果本实验室近年来在临床患者标本和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冷自身抗体588例,其中效价较高的抗体均来自临床患者组。冷自身抗体与ABO血型及贫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输血后未发生临床输血反应。结论大部分正常人体内存在低效价的冷自身抗体,对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影响不大。少数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冷自身抗体,可引起患者严重贫血,对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3.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和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鞘氨醇-1-磷酸(SIP)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而且还能改变多种免疫细胞如NKT细胞、DC、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等的功能,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与此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证明了免疫调节剂FTY720即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的拮抗剂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 评价3种消毒剂用于献血者皮肤消毒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100名献血者,将同一人的同侧手臂内侧分为3个区域,分别使用不同消毒剂进行消毒,比较消毒前后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使用2%碘酊+75%酒精脱碘方法消毒后菌落数为(0.56±0.03) cfu/皿,合格率为97.0%;含0.55%碘伏的棉棒消毒后菌落数为(0.89±0.05) cfu/皿,合格率为96.0%;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后菌落数为(0.38±0.03) cfu/皿,合格率为98.0%;3种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消毒剂均可达到皮肤消毒效果标准要求,使用0.55%碘伏的棉棒和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操作更为简便,适用于献血者皮肤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旨在检测1-磷酸鞘氨醇(S1P)对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引发作用,检测粒细胞活化后发生呼吸爆发的产物,并探究S1P引发作用的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的状态;高铁细胞色素C还原法间接计算超氧阴离子(O2-)释放量;二氢罗丹明123流式细胞术检测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程度;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1P预处理后fMLP活化的粒细胞所释放的O2-量明显增高;S1P引发的fMLP活化组中,罗丹明12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fMLP单独处理组;PI3K及Akt蛋白参与了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信号传递。结论:S1P是一种新的粒细胞引发试剂,较高浓度S1P(10-6μmol/L)能够引发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呼吸爆发;该信号通路可能为S1P与粒细胞上的S1P受体作用,活化下游的PI3K,再通过Akt传递信号,最终活化NADPH氧化酶,发生呼吸爆发。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利用多重PCR筛选技术,建立一个PCR-ssp反应体系同时扩增k、Jsb、Dib阴性稀有血型。方法根据k、Jsb、Dib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PCR-SSP)体系对献血者模板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是否扩增出目标片段图谱判断该稀有血型基因的存在。结果随机抽取参加献血的600例进行筛选鉴定,没有发现k、Jsb、Dib阴性的稀有血型。结论该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同时扩增3个稀有血型,具有准确、高效的优点,可应用于献血人群k、Jsb、Dib阴性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建立非特异磁性分离法富集血小板制品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提高应用核酸扩增方法检测血小板制品污染菌的效率。方法应用6种磁珠(80 nm羧基、200 nm羧基、2.8μm氨基、2.8μm羧基、2.8μm环氧基、2.8μm甲苯磺酰基磁珠),分别对高浓度(102—103CFUs.ml-1)、低浓度(<102CFUs.ml-1)血小板制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非特异性富集,选取富集效率最高的磁珠,进一步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1、10-2、10-3、10-4、10-5、10-6)进行富集,与直接离心法进行对比,比较不同细菌富集方法对后续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 6种磁珠对高、低浓度的血小板制品中大肠杆菌均有富集作用,其中80 nm羧基磁珠的富集效率最高(P<0.05);应用直接离心法和80 nm羧基磁珠富集样品后,PCR检测大肠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588 CFUs.ml-1、1 CFUs.ml-1,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分别为1 130 CFUs.ml-1、40 CFUs.ml-1。结论应用磁性分离法富集血小板制品中污染菌,其操作简单,所获细菌纯度高,为后续PCR检测方法在血小板制品污染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9.
疾病导致ABO血型抗原及抗体减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0血型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血型系统,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正确的AB0定型是输血成功有效的基础,而由于疾病或生理因素造成的ABO抗原或抗体减弱的现象,常常干扰AB0血型的正确鉴定。为此笔者整理了本科室2000-2008年进行ABO血型定型的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80.
ABO血型抗原除表达在红细胞表面以外 ,还以可溶性血型物质的形式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唾液或其它形式的分泌液中。产生可溶性血型物质的能力由 19号染色体长臂的 SE基因 (又称 FUT2基因 )位点决定。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ABO血型系统分泌型与非分泌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