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们对25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1~61岁。闭合骨折21例,开放骨折4例。骨拆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9例。18例伴腓骨骨折(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1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闭合骨折者为伤  相似文献   
52.
研究伴枢椎单侧椎动脉高跨的Ⅱ型齿状突骨折采用两种组合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术式治疗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上颈椎的稳定性和内固定植入椎板螺钉、椎弓根螺钉和C2pars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基于人体颈椎Ⅱ型齿状突骨折的CT图像数据,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依据临床手术方案,建立上颈椎两种组合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模型:一种是单侧枢椎椎板螺钉(C2TL)+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1PS、C2PS)固定(C1PS-C2TL+PS模型),另一种是单侧C2pars螺钉+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C1PS-C2pars+PS模型),分析两种固定模型在屈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和内固定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伴椎动脉高跨Ⅱ型齿状突骨折在后路寰枢椎两种固定术式中,C1PS-C2TL+PS模型在屈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寰枢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比骨折模型分别减小92.71%、91.28%、95.89%,C1PS-C2pars+PS模型分别减小89.50%、94.77%、92.72%,表明椎体固定节段的刚度都显著提高。此外,C1PS-C2pars+PS模型在前屈和后伸运动时,枢椎螺钉的根部和连接棒下部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79.9和167.6MPa,比C1PS-C2TL+PS模型分别增大55.1和52.2MPa。C2pars螺钉在不同工况下最大应力值的变化幅度比较显著,最大值为前屈工况的123.7MPa,比C2TL最大应力值增大21.4MPa。伴椎动脉高跨的Ⅱ型齿状突骨折采用C1PS-C2TL+PS和C1PS-C2pars+PS两种固定术式,均能有效地提高寰枢椎的刚度,前者在屈伸和旋转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C1PS-C2TL+PS内固定术式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结果可为伴椎动脉高跨Ⅱ型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术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带血管髂骨移植的十年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9年用带旋髂深血管及臀上血管深上支的髂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骨折不连接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4例。68例为带血管蒂转移,46例为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早期骨痂形成在术后6周出现,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在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随诊1年以上者中,疼痛消失或减轻并有X线所见改善者31例。讨论了带血管髂骨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1999-2004年对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2年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22例,良5例,差0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骨盆截骨均衡术治疗一侧下肢短缩的手术方法。对术后半年以上的138例患者作了随访,平均延长3.4cm,有效率为92.7%(128/138)。此法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快,且能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自从Sarpyener(1945)和Verbiest(1954)先后提出腰椎管狭窄的报告后,引起临床和基础理论工作的重视,我院骨科自1972年开展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至78年后与卢湾区中心医院伤科老中医合作,采用中西两法共治疗220例。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和腰椎x线片分析,部份病人作椎管造影检查。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内疾患第二位。根据上海第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在21具新鲜尸体和4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腰骶段椎管解剖观察及我科在144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发现。对其发病机理获得进一步明确。Sarpyener和Verbiest的共同观点认为狭窄的原因是先天性或发育性的。根据我们手术中观察,狭窄  相似文献   
5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近十余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人工全髋关节的结构是按照股骨头及髋臼来选择材料的,通常可分为金属对金属和金属对塑料。目前国内有的单位采用尼龙或高分子聚乙烯制成髋臼(用螺丝钉或粘合剂作固定),用钛合金制成股骨头。至于陶瓷人工全髋关节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且仅在少数国家内使用。我院于1977年6月至9月间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和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等单位的协助下,用纯氧化铝制成陶瓷人工全髋关节,并于1977年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随访6~42个月(平均32个月)的150例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优占33.3%,良占36%。总有效率为93.9%。操怍技术上的错误和假体材料、结构工艺、产品质量等问题是造成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并就并发症的防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9.
曹云  易诚青  高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175-175,i008
目的探讨生物性功能重建方式应用于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术的作用。方法选取1996—07/2003—0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疗的四肢关节周围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Ⅱa~Ⅱh)患者6例,在瘤段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分别予以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或骨水泥填充,重建关节周围肌腱的止点。结果6例患者随访9个月~8年。①6例Enneking肌骨骼肿瘤术后功能评分为69%~87%。②4例骨移植术后获得满意的骨性愈合,1例骨水泥重建术后见轻度骨吸收。结论生物性重建适用于近关节骨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外科边界与关节面有一定距离的病例,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0.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髌骨分离骨折手术患者分为钢丝环扎组、钢丝张力带组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进行术后早期规范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2,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出对比评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两三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钢丝张力带组、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明显优于钢丝环扎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远期评定可吸收线张力带组优于钢丝张力带组及钢丝环扎组。结论:钢丝张力带、吸收线张力带组由于内固定稳固,术后可早期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更符合现代骨科功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吸收线张力带组在术后被动运动训练时无膝关节皮肤异物刺激感,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