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体检人群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的结果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CA724在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CA724水平.测定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的16239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清CA724水平,分为男女组和6个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A724参考范围0~6 IU/mL适合上海市宝山区的正常人群,男女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升高95%位数逐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的CA724参考区间适合上海市宝山区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42.
陈龙梅  杨振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33-1035,1039
目的建立该实验室中年(40~55岁)人群红细胞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28-A2指南,选取来该院健康体检的20例中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10例,对其检测数据中的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Green和King指数、Eng和Fraser指数(EFI)、Metzer指数、Srivastava指数(SI)、Shine和Lal指数(SLI)、低血红蛋白密度、小红细胞贫血因子(MAF)]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将离群值剔除,建立并验证参考区间。结果男、女性红细胞比容、MCV和RBC,以及男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Hb、EFI和SI和女性SLI、MAF呈正态分布,其他参数呈偏态分布,经t检验发现,男女间仅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40),其他参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值计算结果显示,RDW、MCV、SLI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以合并,其他参数需要根据性别给出不同的参考区间。结论新建的生物参考区间更符合中年人群,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3.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检出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超声是诊断乳腺病变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评估DCIS时,超声主要作为乳腺X线摄影的辅助手段,在诊断有症状的DCIS患者中尤为重要。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更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出现,DCIS的超声检出率得以提高。多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实现了DCIS的早期诊断,在DCIS的早发现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技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代谢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40例正常人(正常组)、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组)以及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组)的尿液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PLS-DA)观察正常组、单纯组以及合并组的代谢谱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组的代谢谱区分良好,正常组和合并组的代谢谱也能良好的区分。利用Wiley和NIST等数据库筛选和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7个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存在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尿液中鉴定的代谢物有望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大秦艽汤(Daqinjiao Decoction, DQJD) HPLC指纹图谱及其9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为DQJD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15批DQJD样品,以Venusil XBP C18(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5μL,检测波长237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以马钱苷酸(loganic acid),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芍药苷(paeoniflorin)、升麻素苷(cimicifugin)、阿魏酸(ferulic acid)、甘草苷(glycyrrhizin)、5-O-甲基维斯阿莱醇苷(5-O-methylvisalaitol glycoside)、黄芩苷(baicalin)、甘草酸铵(ammonium glycyrrhizinate)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分析方法。结果:15批DQJD的指...  相似文献   
46.
炎性疾病是指因过度炎症反应所引发的或伴有炎症并发症的一类可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目前临床上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炎性疾病的目的,而常用的抗炎药虽然疗效明确,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易给机体造成二次伤害,故抗炎新药亟待开发。蜂毒肽是从蜂毒中分离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可通过介导炎症通路信号传递、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及炎症介质分泌等途径治疗多种炎性疾病,且疗效较好,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蜂毒肽在治疗不同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特点、蜂毒肽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总结,以为后期蜂毒肽抗炎应用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正人体中存在有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两种脂肪组织,其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WAT的功能主要是将体内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主要是通过其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将脂质氧化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从而发挥作用~([1])。运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效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芪卿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芪卿消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E 、IgM、IgG)、补体(C3、C4)等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gA、IgE、IgG、IgM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gA、IgE、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3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C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3、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时可能引起免疫球蛋白IgA、IgE、IgM、IgG的升高和补体C3的降低;②益气祛风法为主的芪卿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液免疫、提高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减轻血管变态反应、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激酶及脾脏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0Co]-γ射线5.0 Gy全身照射BALB/c小鼠,后经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PDS低、中、高剂量组,环孢素组。不同浓度药物灌胃治疗14 d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象,观察骨髓病理切片,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再障小鼠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呈抑制状态;PDS治疗能够显著升高再障小鼠外周血象,增加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P0.05)。PDS中、高剂量组显著上调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PDS能有效促进造血,上调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多种蛋白激酶的表达,可能是PDS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另外,PDS对再障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实炎方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C患者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实炎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每日4 g。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主要症状、疾病活动度、结肠镜指数、C反应蛋白等方面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泻、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ayo活动指数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结肠镜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数量方面较对照组起效显著(P<0.05)。结论实炎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