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试点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的评价,为完善和推广3+2模式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至10月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2模式培训试点30名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的评价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30名学员完成调查问卷,其中男性5人、女性25人,平均年龄(22.6±0.7)岁。学员对3+2模式培训的总体态度均为“支持”,其中50.0%(15/30)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自愿参加3+2模式培训的意愿上,40.0%(12/30)表示“非常愿意”,无人“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在推荐同事参加3+2模式培训的意愿上,46.7%(14/30)表示“非常愿意”,6.7%(2/30)表示“不愿意”。在培训内容上,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表示“非常需要”比例最高(63.3%),对“其他项目”表示“非常需要”比例最低(41.1%)。学员对3+2模式培训的整体评价中,26.7%(8/30)表示“非常满意”,50.0%(15/30)为“满意”,23.3%(7/30)为“一般”。其中对师资带教能力表示“非常满意”比例最高,为46.7%(14/30);对培训内容表示“非常满意”比例最低,为26.7%(8/30)。5人完成深入访谈,“培训内容应与村卫生室的13常工作相匹配”、“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缺少实践机会”、“带教师资对全科医学不够了解”、“培训期间收入较低”是主要观点,同时学员对3+2模式培训和专升本的选择存在分歧。结论上海市3+2模式培训试点学员对培训的态度积极,参加意愿较为强烈;但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和配套政策方面均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参茯五味芍药汤治疗急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理论依据.方法 120例急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前者采用参茯五味芍药汤煎剂,后者甲钴胺片联合银杏叶片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通过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9.16%,对照组为77.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茯五味芍药汤治疗急性耳鸣的疗效明显,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根据脑血管损伤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后者占85%~9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颅脑功能等方面的障碍^[2]。如果病后不进行康复或处理不当还可以继发废用综合征,使功能障碍更为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医院舒缓疗护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12年8月到13年2月收治舒缓疗护病人20个为干预组,同期住院接受常规护理的20例临终患者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舒缓疗护"护理服务,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在给予舒缓疗护干预之前,两组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各评分标准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干预组实施舒缓疗护模式之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得分结果各项与总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对临终患者实施舒缓疗护模式能极大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常规的院内护理相比,舒缓疗护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临终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该院接受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且与非药物干预结合。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较好者占71.7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且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倩 《现代预防医学》2021,(11):1973-1975
目的 了解辖区1~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岁婴幼儿,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中4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儿童保健管理,干预组采用改进儿童保健管理,间隔一年后,采用Gesell量表进行智能测试。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粗动作(t=2.291,P=0.023)、细动作(t=2.052,P=0.041)、应物能(t=2.688,P=0.007)、言语能(t=2.301,P=0.022)及总发育商(t=2.714,P=0.007)有统计学差异,应人能无统计学差异。在男童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各个项目及总发育商无统计学差异;在女童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粗动作(t=2.497,P=0.014)、细动作(t=2.378,P=0.019)、应物能(t=3.320,P=0.001)、言语能(t=2.152,P=0.033)和总发育商(t=2.83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人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总的来说,改进的儿童保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对女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上海市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某重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人格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1846名大学生中PDQ-R总分为(19.8±7.6)分,阳性率为5.92%;确诊人格障碍46例,患病率为2.49%;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1.03%)和构成比(34%)均为最高。结论: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收入过低、独生子女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入住的老年痴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入住的老年痴呆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环节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走失、坠床/跌倒、噎食/窒息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3例,对照组为19例,观察组较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安全管理难度高,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规范安全管理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和照护者的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年痴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气虚质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中医体质量表(CCMQ)、疲劳问卷-14(SF-14)、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其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虚质转化分、疲劳总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6%,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并能有效地改善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关系,从而筛选高危人群。方法对在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治疗的4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在单纯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和血尿酸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分层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在BMI各亚组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超重、肥胖及高血尿酸水平均是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587(1.778~7.238)、7.164(2.944~17.436)和1.003(1.001~1.005),且血尿酸水平在高BMI(超重/肥胖)的人群中仍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相关。结论高BMI和高血尿酸水平是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BMI和血尿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筛查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