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索脂蛋白(a)[Lp(a)]在多发性脑梗(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研究对象的血脂、Lp(a)、血压及其余相关临床资料。其中56例为经CT确诊的MCI患者,余22例无MCI。78例中包括48例2型糖尿病患者(37例患有MCI,11例无)。结果MCI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无MCI患者。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的MCI患者之间血清Lp(a)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和高血压是中风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a)及高血压是多发性脑梗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挫伤性前房出血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6例挫伤性前房出血的原因、分类、分级、出血时间、并发症及视力恢复程度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治疗应采用保守治疗:早期并积极应用止血剂,不盲目散缩瞳,双眼包扎,尽快消除积血,降低眼压等。不宜轻易手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剖宫产术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别的体位护理措施,也不对其进行剖产术后改变体位的宣教。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6h,即协助其改变体位,并1-2h改变1次。结果实验组褥疮发生率为零,肠蠕动恢复快,伤口愈合佳。结论体位改变对剖宫产术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均很高的常见病。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对我科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2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配合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预防感染等护理总结分析。结果术前护理充分,术中医疗配合密切,20例手术会部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认真、细致、合理的手术配合,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8.
背景:研究表明,非类固醇药物在镇痛的同时还可以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分别选择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2种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①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予双侧卵巢切除后喂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之后行股骨中段骨折后髓内钉内固定,灌胃给药,1次/d,用药时间均为6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折后灌注生理盐水;盐酸曲马多组骨折后灌注盐酸曲马多;双氯酚酸钠1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骨折之前灌注双氯酚酸钠;双氯酚酸钠2组骨折后灌注双氯酚酸钠。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射线摄片及灰度值测定。②临床观察: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例,盐酸曲马多组(100 mg/d)7例,双氯酚酸钠组(75 mg/d)8例。各组予相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令回家卧板床修养,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予1个月药物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及L3椎体骨密度值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结果:在第2,3周双氯酚酸钠1,2组大鼠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低于其他2组,第2周X射线灰度值低于其他2组(P<0.01)。第4,6周双氯酚酸钠2组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值低于其他3组,X射线灰度低于其他3组(P<0.05)。②临床观察结果:在首诊日、1、2、3周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受压椎体平均灰度值及L3椎体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延缓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愈合强度,且主要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愈合。建议急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宜首选非类固醇抗炎药,但可选用中枢性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sTWEA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住院手术的EOC患者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共4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sTWEAK、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相比,EOC组的sTWEAK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TWEAK、TNF-α和IL-10在E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以及腹水有无肿瘤细胞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中sTWEAK的表达与TNF-α呈正相关(rs=0.505,P=0.001),而sTWEAK与IL-10无相关性(rs=0.154,P=0.325)。结论:sTWEAK、TNF-α与EOC的发生密切相关,sTWEAK高表达者血清TNF-α表达也高。  相似文献   
60.
背景:研究表明,非类固醇药物在镇痛的同时还可以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分别选择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2种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①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予双侧卵巢切除后喂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之后行股骨中段骨折后髓内钉内固定,灌胃给药,1次/d,用药时间均为6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折后灌注生理盐水;盐酸曲马多组骨折后灌注盐酸曲马多;双氯酚酸钠1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骨折之前灌注双氯酚酸钠;双氯酚酸钠2组骨折后灌注双氯酚酸钠。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射线摄片及灰度值测定。②临床观察: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例,盐酸曲马多组(100 mg/d)7例,双氯酚酸钠组(75 mg/d)8例。各组予相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令回家卧板床修养,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予1个月药物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及L3椎体骨密度值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结果:在第2,3周双氯酚酸钠1,2组大鼠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低于其他2组,第2周X射线灰度值低于其他2组(P < 0.01)。第4,6周双氯酚酸钠2组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值低于其他3组,X射线灰度低于其他3组(P < 0.05)。②临床观察结果:在首诊日、1、2、3周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第1个月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受压椎体平均灰度值及L3椎体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延缓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愈合强度,且主要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愈合。建议急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宜首选非类固醇抗炎药,但可选用中枢性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