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 目的 探讨服刑或拘役人员患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阐述18例服刑或拘役人员患终末期肾病患者(男性,年龄21.34-46.52岁)行血液透析的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法。结果 均按原计划完成治疗,无意外发生,并且心情明显改善。结论 加强沟通是与服刑或拘役人员交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BAE术治疗的97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所示开口及走行方向将责任动脉分为开口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下、开口向下等4种类型,选择合适的造影导管(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1导管、Simmon-2导管)超选至责任动脉作造影,分析导管选用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7例患者中责任血管180支,开口向上42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上54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下46支、开口向下38支.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导管超选成功率分别为83.3%(35/42支)、92.6%(50/54支)、87.0% (40/46支)、89.5%(34/38支,Simmon-1导管30支,Simmon-2导管4支).BAE术后所有患者责任血管闭塞,停止咯血,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7.2%(7/97).结论 BAE术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关键是根据责任动脉开口及走行方向正确选择造影导管.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Ⅲ期压疮的最佳换药间隔时间。方法将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间隔3d换1次药,对照组隔天换药。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期压疮间隔3d换药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应用澳新4360标准筛查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效果,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方法使用澳新4360标准对1 000台择期手术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筛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运用系统识别工具共识别出各类潜在风险57台,其中中等风险11台,低风险46台。结论应用澳新4360标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能够促使护理风险有效管理和控制,避免手术室护理差错,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5.
王莹  沈燕 《护理学杂志》2013,28(18):16-19
目的 了解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血液科9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分析其认为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 提炼出4个风险主题:医嘱执行有误、收费问题、护士法律意识缺乏及计算机故障引起的问题;5个应对主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信息中心人员沟通和与财务科人员沟通.结论 电子医嘱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设备不足及系统自身缺陷等有关;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杜绝源头错误,升级系统,建立上报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6.
人工鼻的应用护理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慧  朱瀛  颜航群 《上海护理》2008,8(4):63-65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了人工气道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其发生率高达30%~66%。常见的气道湿化方法有气管内持续滴注法、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注入、雾化吸入、电热恒温湿化或湿热交换器(人工鼻,HME)等”。  相似文献   
47.
杜文静  苗青 《全科护理》2012,(35):3291-3291
选择接受面中部掀翻术的病人68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后在出血、脑脊液鼻漏、疼痛、伤口等方面给予护理,并做好健康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危胎儿得以提早出生。由于在母体内发育的限制,出生后会产生许多的并发症,其中早产儿窒息是导致早产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轻度窒息的早产儿,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恢复呼吸功能,而中重度窒息往往需要使用CPR技术来抢救,现将工作中的抢救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背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常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踝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目前对于双股带线锚钉系统能否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尚无明确报道。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2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双股锚钉线固定下胫腓联合,对照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踝关节术前肿胀程度,拍摄踝关节三维CT以及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术后1d及1.5,3,6,12个月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评估术后3,6,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骨不连、锚钉松动等并发症;②术后3,6,12个月时,2组之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③术后1年内,试验组有5例(3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对照组有2例(1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④结果表明,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患者术后发生下胫腓联合再分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B/M型超声研究颏舌骨肌的运动变化规律,评估其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的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的30例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B/M型超声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3周、痊愈后观察患者吞咽5 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招募20例无吞咽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颏舌骨肌的运动。 结果健康老年人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798±0.996)mm、(0.897±0.113)s、(8.696±0.91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178±0.847)mm、(1.672±0.195)s、(3.719±0.88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3周: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833±0.805)mm、(1.331±0.151)s、(5.735±0.684)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后: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693±0.422)mm、(0.848±0.294)s、(8.591±0.984)mm/s。 结论B/M型超声能准确定量评估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功能改善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