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6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舌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索舌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对90例不同分期的舌癌肿瘤进行VEGFR3的检测,与10例正常舌黏膜标本进行对照。采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与正常组对照,Ⅰ、Ⅱ、Ⅲ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R3参与微淋巴管的生成,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高,其表达虽呈缓慢增高趋势,但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超支化聚醚酯-二氢卟酚e6纳米光敏剂[hyperbranched poly (ether-ester)-chlorin e6 nanophotosensitizer,HPEE-ce6]的构建过程与表征,及其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Tongue cancer CAL-27 cells)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一步台成法构建HPEE-ce6纳米光敏剂,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表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CAL-27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PEE和ce6共价结合,生成直径为50 nm左右的纳米粒子,其治疗区吸收峰比ce6红移了12 nm;经PDT处理后,形态学研究表明,CAL-27细胞发生凋亡或特征性肿胀样坏死.结论:HPEE-ce6可以通过一步法(HPEE和ce6共价交联)合成,并对人舌癌CAL-27细胞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于2023年10月26—28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业委员会与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不仅开创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学术年会的先河, 促进了两大学科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领域的交叉融合, 更进一步推进了两大学科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5.
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具有较传统微创技术更加可视、精确、灵活的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头颈外科的经典术式之一,近年来也有单位开始在机器人辅助下对其进行尝试。本文就机器人手术的现状,机器人辅助颈淋巴清扫术的不同手术入路的应用进展、不足与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的动物实验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局部应用rhBMP-2对牵引成骨的作用。方法以微型牵引种植钉(Miniscrew implants,MSI)作支抗,镍钛弹簧为牵引力源,建立MSI兔颅骨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应用该牵引系统对11周龄的新西兰白兔作矢状缝牵引成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rh BMP-2,n=7),对照组(单纯牵引,n=7)。牵引29天,于0、5、11、17、23及29 d,应用X线及Micro-CT评价骨缝牵开情况;第7、27天注射四环素,第17天注射钙黄绿素,作为术后荧光组织切片观察标记。观察动物对该牵引成骨系统的耐受性,比较各组骨缝牵开的距离,并观察矢状缝组织形态学变化,验证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模型的可行性。结果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率为86%,牵引成骨实验可顺利完成。对照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大于实验组(D29),两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随着牵引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但骨缝牵开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骨组织形态学显示,两组骨缝间均有新生骨组织形成,说明该牵引成骨模型既能有效牵开骨缝,也能诱导骨缝间成骨。而实验组骨缝间新生骨组织形成速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种植钉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建立了兔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骨缝牵引过程中,局部应用rhBMP-2可促进骨缝成骨,但导致了骨缝融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膜,评价其作为骨膜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在牙种植牵引(dental implant distraction,DID)中的作用.方法 取10只山羊设自身对照,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ml cell,BMSC)与SI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评价SIS的细胞相容性;建立山羊胫骨DID模型,将该牛物膜移植于手术暴露侧,用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评价成骨促进作用.结果 相差显微镜、SEM及ALP活性测定证实BMSC与SIS复合培养后,BMSC生长及功能良好;将构建的生物膜移植于牵引区3个月后检查可见:在显微CT观测窗高设置下,生物膜组仍能看到不连续的新牛骨,而空白对照组无骨质形成;组织学见牵引区有大量新骨形成,主要为编织骨,在空白对照组有骨不连发生,间隙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在生物膜植入侧的成骨数量及质量与未暴露侧相似.结论 通过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牛物膜能够在DID中发挥种子细胞和膜引导成骨的双重作用,明显促进成骨.但对于该膜的转归,特别是所携带的成骨细胞在新骨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罗军  季彤 《口腔医学》2009,29(12):658-660
Maspin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肿瘤细胞的浸润、运动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对Maspin基因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为阐明肿瘤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途径。该文阐述了Masp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C臂机导向下颧弓骨折复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颧弓骨折复位术能在X线透视下进行,增加复位成功率及即刻评价复位效果,避免矫枉过正现象,拟将该手术在C臂机导向下进行,本文探索该方法的优缺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自2003年以来,共对68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局麻下经口内进路在C臂机导向下进行复位操作。所有患者术前拍颧弓切线位片或CT,明确颧弓骨折的类型,手术当天详细记录病史、张口度和颧面部畸形程度,术后评价即刻效果;3个月后复查,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颧弓切线位或CT)评价。结果:术后即刻影像学复查,67例患者复位优,1例患者复位失败,改为开放性手术。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颧面部外形完全对称者占89.55%(60/67),基本对称者占10.45%(7/67);术前平均张口度(2.36±0.25)cm,术后平均张口度(3.7±0.32)cm;CT显示骨折段对位对线好。结论:C臂机导向直视下颧弓骨折复位术,能使骨折段复位更准确,但应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并应做好术中X射线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0.
BMSCs复合PR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拔除6只Beagle犬双侧下颌8颗前磨牙,术后1个月抽取犬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将BMSCs与PRP、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分别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复合物。术后2个月,在实验犬每侧下颌缺牙区分别植入BLB4mm×11mm种植体4颗,同时在每个种植体的近中制造4mm×4mm×5m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BMSCs-PRP复合凝胶、自体骨、BMSCs-β-TCP复合物以及空白对照,分别于种植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环境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各个时期各组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以及新生骨与种植体间骨结合情况。结果:3个实验组在术后4、8、1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而空白对照组只有少量骨组织再生。各个时期内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MSCs-PRP组新生骨与种植体间的骨结合较其他三组多。结论:BMSCs-PRP复合凝胶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