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41.
分别按照Touitou法和Cevc法制备5-氟尿嘧啶(1)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并进行体外透瘢痕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两者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含量及1在瘢痕组织中的滞留量.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9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表明:透瘢痕试验24 h后,1乙醇脂质体、1变形脂质体及1 PBS溶液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透过量(μg·ml-1·cm-2)和在瘢痕组织的1滞留量(μg/cm2)分别为14.12±0.1和10.74±1.17、12.35±1.21和17.48±0.82、3.08±0.57和3.21±0.19.可见纳米级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均能有效促进1进入并透过瘢痕组织.相比之下,乙醇脂质体具有更好的透瘢痕作用,而变形脂质体能使5-FU在瘢痕组织内具有较高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BKS糖尿病基因小鼠随机分为MCP-1组和对照组(n:30)。在小鼠背部正中制作1cm×1cm大小创面,沿深筋膜去除全层皮肤。MCP-1组和对照组小鼠创面局部分别予以MCP-1(50ng/d)和等体积PBS,持续3d,于伤后第3、5、7、10、14天,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胶原蛋白标志性成分羟脯氨酸(OHP)含量、新生血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从伤后第5天起,MCP-1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CP-1组各观察时相点创面组织中OH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5、7天,MCP-1组和对照组创面每高倍视野新生血管数分别为5.25±0.83和3.2±0.52及7.46±0.69和4.8±0.8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5、7、10天,MCP-1组创面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外源性MCP-1可加快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及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自然病程特点,了解患者生存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2016年1月起所有MHD患者446例,随访2年。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CV抗体、HCV RNA等指标,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血小板(platelet,PLT)比例指数(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four-factor-based fibrosis,FIB-4)指数,比较随访初期和随访末期指标变化。检测患者HCV基因型,记录患者自行开展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情况,并统计所有患者死亡情况。结果:446例患者初次筛查抗HCV阳性患者43例(9.6%),HCV RNA阳性患者31例(7.0%),随访期间无HCV RNA阳转。31例HCV RNA阳性患者为HCV感染者,其中1例未及检测基因型即死亡,其余30例患者HCV基因1b型27例(90.0%),2a型3例(10.0%)。6例患者自行购买和服用DAA,治疗方案均为基于索磷布韦(sofosbuvir,SOF)的抗病毒方案,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时HCV RNA均转阴,平均随访(12.5±3.4)个月后,6例患者HCV RNA仍为阴性。24个月随访期间,HCV RNA阴性组患者死亡50例,HCV RNA阳性组死亡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CV RNA阳性组中,DAA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随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A未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血白细胞由(4.94±1.20)×109/L至(4.31±1.39)×109/L,FIB-4指数由(2.17±1.34)分增至(2.69±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HD患者是HCV感染高发区,1b型和2a型是MHD合并HCV感染患者中最主要的HCV病毒基因型。随访期间未接受DAA治疗者肝纤维化指标有显著进展,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诱导麻醉对颅内肿瘤手术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颅手术治疗颅内肿瘤100例,其中50例(对照组)诱导麻醉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50例(观察组)诱导麻醉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①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即刻、插管前、插管后2 min、插管后6 min及插管后10 min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ICP。②插管后5 min、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拔管时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差(Da-jvO2)。结果 ①插管后6 min、插管后10 min,两组HR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前两组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2 min,观察组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CP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观察组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SjvO2水平较插管后5 min明显增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Da-jvO2水平较插管后5 min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均对颅内肿瘤手术病人ICP无明显影响;但是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而且咪唑安定对SjvO2和Da-jvO2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界的前沿热点之一。PD-1抑制剂在临床上往往与多种肿瘤疗法联合应用,但仍存在不少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耐药复发,或毒副反应大到无法完成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徐振晔教授认为,中医药干预PD-1/PD-L1抑制剂疗程中的患者,可有效减轻免疫治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免疫治疗疗程,并且可能存在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作用。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46.
47.
中晚期恶性肿瘤预后差,生存期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徐振晔教授认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病机总属精气亏虚,癌毒互结,积聚内生,终成肿块。治宜标本兼顾,益气养精,解毒散结。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除灵活应用具有特异选择性的抗肿瘤中药外,辨证治疗亦可谨守病机,异病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8.
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导致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生存状态的常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1])。TBI患者经常伴随着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如脑水肿、脑组织缺血、脑能量代谢紊乱等。通过神经监测技术来监测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于指导脑损伤的治疗极其重要。目前,常见的脑代谢监测技术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相似文献   
49.
50.
王鑫  陈洁文 《海南医学》2022,33(8):1073-1076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北部郊区公立医院营养科室的工作现状,为促进郊区临床营养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和制定《上海市郊区公立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调查表》,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北部郊区27所公立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营养科室概况、营养科室专业人员配备及资质管理、业务开展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