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考察25 ℃和37 ℃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溴索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 药物在25 ℃和37 ℃果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8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两药液配伍后在8 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构建中空硫化铜纳米酶脂质复合载体CuS@LIP 并探讨其联合激光照射杀伤黑色素瘤B6-F10 细胞的效果与机制。方法:构建(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丙烷(氯盐)(DOTAP)阳离子脂质体包被硫化铜纳米载体CuS@LIP,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CuS与CuS@LIP在1 064 nm激光照射下的光热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H2O2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催化活性检测体系检测CuS@LIP 的类过氧化物活性;用系列质量浓度梯度的CuS、CuS@LIP在有/无激光条件下分别处理B16-F10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Calcein-AM/PI 染色法、Annexin Ⅴ-FITC/PI 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0 μg/mL CuS 或CuS@LIP 在激光照射或非激光照射条件下对B16-F10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的CuS@LIP 的平均粒径为(178.23±6.46)nm,平均Zeta 电位为(20.47±0.93)mV;在激光照射下,80 μg/mL CuS@LIP 最高温度可达65.4 ℃,比单纯CuS 的63.4 ℃更高;经3个激光开关周期测试,CuS@LIP 终点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此外,CuS@LIP 与CuS 具有相同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低于20 μg/mL的CuS@LIP在体外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联合激光照射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9.76±3.60)% vs(87.95±8.18)%,P<0.000 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19.34±4.41)% vs(13.36±0.86)%,P<0.01]。结论:制备的CuS@LIP 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理化性质、良好的光热性能和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其与激光照射联合后显示出更优异的杀伤B16-F10细胞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25 ℃和37 ℃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溴索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 药物在25 ℃和37 ℃果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8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两药液配伍后在8 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功能评估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分类。方法从MEDLINE/PubMed、EMBASE 数据库中筛选近10 年有关儿童与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提取指标所包含的概念,与ICF-CY建立联系。结果在224 篇合格的文献中,所提取的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与12 个一级类目,28 个二级类目相关联。其中身体功能17 个,身体结构2 个,活动和参与6 个,环境因素3 个。结论ICF-CY为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面的功能评估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而言,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交设计法优选穿山龙总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穿山龙总皂苷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条件优选,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进行总皂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检测波长为410 nm,薯蓣皂苷元在0.004~0.020 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以水饱和正丁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30,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180 W。结论优选出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真实世界多原发癌(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疗诊疗策略,以期提高对MPC的 诊治水平。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及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就MPC的发病率、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总 计收治2 5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筛选出MPC 24例,MPC的总体发生率为0.94%(24/2 550);其中双重癌发生率为0.86%(22/2 550)、三重癌发生率为0.08%(2/2 550)。第二原发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者有15例(占62.5%,15/24),在5年以内者有18例 (占75%,18/24),最长间隔时间为30年。首发癌和第二原发癌均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肿瘤。经外科手术或 放、化疗后的3年生存率为58.3%(14/24)、5年生存率为45.8%(11/24)。结论:通过对MPC 临床病例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 疗诊疗策略的探讨,做到早期诊断(避免误漏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理论,分析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检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于CPET在肺癌患者中应用的研究。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分析CPET应用于肺癌患者时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功能障碍、肺康复干预措施、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及环境因素等。结果 基于WHO-FICs框架,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主要疾病为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2C25),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A22);肺癌患者进行CPET的障碍主要包括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障碍;基于CPET的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法被划分为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评价工具及指标采用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氧脉搏、心率、血压、心电图、Borg量表、6分钟步行测试、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并提供环境因素的分类和描述。结论 CPET在肺癌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及预后预测、运动处方制定及运动效果评估、抗癌治疗影响评估三个方面。基于WHO-FICs理论体系,CPET应用对象主要为NSCLC,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OPD;肺癌肺康复是以功能障碍和需求为导向,基于CPET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的肺康复运动训练,旨在提高患者整体功能,优化肺癌患者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评价脱矿冻干骨(demineralized freeze dried bone allografts,DFDBA)联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共30颗牙周骨下袋患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14颗患牙,采用DFDBA与CGF联合治疗;对照组16颗患牙,采用DFDBA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骨下袋牙槽嵴顶点到缺损底部间距离(AC-BD)、釉牙骨质界至骨下袋牙槽嵴顶点间距离(CEJ-AC)。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PD、CAL、AC-BD均明显小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CEJ-AC无明显改变(P > 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CAL、AC-BD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而两组PD、CEJ-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DFDBA治疗牙周骨下袋相比,DFDBA与CGF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社区和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5月至9月,采用随机系统抽样方法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天生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50例社区老年人,在老年医学科抽取50例住院老年人,分别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和血液、神经肌骨B超测试。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1年内有跌倒史的社区和住院老年人的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情况。结果 住院与社区老年人在跌倒史、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FS)评分、因跌倒史住院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χ2 > 6.250, Z=-3.132, P<0.05)。除跌倒相关因素外,年龄、生活自理能力、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衰弱指数(FI)、身体活动快速评估(RAPA)部分2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腰臀比、臂围、腿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均与住院老年人跌倒有关(|Z| > 0.462, χ2=7.447, P<0.05);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分、MFS评分、FI、SF-36评分和握力均与社区老年人跌倒有关(|Z| > 1.758, χ2=6.640,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老年人1年内有跌倒史的跌倒影响因素有年龄、MFS评分、FI、臂围、腿围、SF-36评分、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P<0.05);社区老年人的跌倒影响因素有GDS-15评分、MFS评分、FI、握力、SF-36评分和MUNSH评分(P<0.05)。此外,住院和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后SF-36评分和MUNSH评分均降低(t=-3.108, Z > 2.567, P<0.05)。结论 住院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因跌倒住院率以及跌倒风险均较社区老年人高,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医护及社区、家庭成员应针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