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C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乳移平-成分-靶点-TNBC”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 Chem、Chem3D、PDB等网址和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化合物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乳移平共得到14个有效化学成分,72个中药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4423个,取交集靶点共55个,关键靶点为NOS3、PTGS2、JUN等。KEGG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中较为突出的是蛋白质结合;细胞组成中质膜和细胞核为关键。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成分有较高结合性。结论: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与β-谷甾醇、豆甾醇、常春藤皂苷等活性成分有关,NOS3、JUN、PTGS2等关键靶点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1]。现代医学多采用局部手术、常规化疗、精确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单克隆抗体等实施对症治疗,尽管这些手段的应用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益处,但仍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和死亡的威胁。乳腺癌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表型、病理与病变组织的分子特征有关[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肝气郁滞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肝气郁滞型HT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75例,剔除11例、脱落5例)和安慰组(75例,剔除12例、脱落3例)。在健康宣教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选取神阙,双侧涌泉、腋十和阿是穴,其中腋十每周1次,余穴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厚度,中医症状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贴敷组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F-36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01);两组患者甲状腺峡部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评分、HA...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女,46岁,因"甲状腺结节2年"入院,入院前超声示双叶甲状腺弥漫性改变;双叶甲状腺多发结节,右叶上极10.3 mm×14 mm等回声,右叶中极4.3×7.5 mm低回声(图1),左叶中极2.3 mm×3.1 mm低回声,形态规则,界清,回声均匀。萤火虫成像:右叶上极等回声、中极低回声。CDFI:右叶上极等回声,内部及周边见点状血流。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病理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进行分析,探索20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地区、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3软件进行共现分析,以全显示方式构建共现图。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 415篇,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发表13 198篇文献。结论 研究热点以新型肿瘤分子标志物,临床上对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抗乳腺癌单体药物或者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新型抗乳腺癌药物的研发,抑癌/癌基因和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NF-κB等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等在乳腺癌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细胞和动物层面的药效学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疾病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参加体检并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7 384名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并对结节数量、位置、最大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等结节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17 384名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者8 192名,检出率47.12%;男性检出率42.45%(3 866/9 107),女性检出率为52.27%(4 326/8 277);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整体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趋势χ2=1 572.454,P<0.001);各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 192名检出甲状腺结节者中,单发结节3 261名(39.81%),多发结节4 931名(60.19%);单侧结节4 702名(57.40%),双侧结节3 490名(42.60%);<10 mm结节6 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宋爱莉教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爱莉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GLM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相关用药规律,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有248首中药处方纳入本研究,金银花-连翘药对为宋爱莉教授治疗本病的核心药对;金银花-连翘药对的重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金银花-连翘药对作用于GLM的关键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药对活性成分调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 宋爱莉教授辨证多从阳证论治GLM,以化痰散瘀、透脓解毒、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金银花-连翘为核心药对,其可能通过调控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发挥治疗GLM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以间质细胞结构异常、核异型性、肿瘤边缘外观和间质过度生长为特征的乳腺肿瘤[1],PTB的发病率低,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2]。PTB在临床中并不常见,误诊率较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对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治1例乳腺巨大交界性分叶状肿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患者男,28岁,未婚未育。2022年3月因右乳肿块溃破2周入院。患者先天右侧乳头内陷,5年前出现右乳红肿疼痛,抗生素治疗后缓解,后反复溃破流脓。既往史:精神分裂症13年,服用氯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4年前始出现双乳肥大。查体:右乳晕3点位可见一直径约8 mm暗红色溃口,覆盖黑色痂皮,周围组织轻度水肿,皮色温尚可。检验结果:雌二醇46.54 pg/mL(正常范围:7.63~42.6 pg/mL),余正常。B超:(1)双侧男性乳房发育;(2)右乳低回声区(图1)。临床诊断:(1)(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2)男性乳房发育。术中探针探查见右乳晕部溃口与乳头相通,即行右乳瘘管切除+乳头矫形术,病理:乳腺组织呈急慢性炎伴脓肿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