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症状体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MRI等神经影像学的发展 ,目前急性脑血管病的正确诊断已达 90 % ,这为中医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知道一般人们认识事物时往往先把被认识的对象进行分类 ,以便寻找其中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方法。聚类分析又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它是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 ,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 ,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类。它适用于事先并不知道对象类别的面貌 ,甚至连共有几个类别也不能确定的情况[1] 。中医认识疾病就是遵循了这个认识规律 ,首先也是从症状、体征入手的 ,我们遵循这一特点 ,对经CT…  相似文献   
2.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性痴呆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痴呆的基本病机为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AD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100例老年期抑郁症中医常见症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聚类分析法探索老年期抑郁症中医常见症状特征。方法由本研究观察人员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填写入自拟好的《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中,采用描述性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观察表中59项常见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得出5类证候:气郁证、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气阴两虚证、阳虚证、痰火证。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虚实并见,其中虚证以气虚、血虚、阴虚与阳虚为主,实证以气郁、血瘀和痰火为主。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家问卷的中医“毒”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专家对中医"毒"的共性特征认知的趋同性。方法基于前期研究编制中医"毒"的特性《专家问卷》,对9个地区不同专业高级职称的1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对毒邪特性的全部条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行认同率描述性统计,再通过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对其做出分类,最后取毒邪特性为自变量,"邪气亢盛、败坏形体"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毒邪特性与该认识的相关性,初步筛选出专家对"毒"特性认识的大体共识。结果专家对"毒"的8个特性(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秽浊性、损络性、兼夹性、多损性、从化性)认同率均在84%以上;经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及结构效度检验,克朗巴赫系数0.7,因子贡献率70%;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示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常聚为一类,并构成"毒"的主要特性的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酷烈性、暴戾性、多损性与"邪气亢盛、败坏形体"的认识关系密切(P0.05)。结论中医"毒"的主要特性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邪气亢盛、败坏形体"的认识在一定程度揭示了毒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特征分析证候要素的演变特点。方法对新发脑梗死非痴呆入院患者筛选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动态多时点评定认知功能把握特征后分组,比较组间各时点诊断成立的证候要素频数。结果与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密切相关的时点与证候要素为发病第3天(火、阴虚)、第7天(阴虚)、第1月(火、痰、瘀)和第3月(火、痰、瘀、气虚、阴虚)。结论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特征与证候要素及其演变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11,52(16):1370-1371
对于老年性痴呆(AD)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认为心、脾、肾与脑髓的关系密切,肾精亏虚,痰浊瘀血闭阻,脑髓空虚是痴呆的基本病机。随着中医对AD发病更深入的认识,发现"毒损脑络"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中医病机。具有神经元毒性的病理产物可以造成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属于"内生毒邪"范畴。而神经元细胞膜的广泛损伤则属于"气络"受损的范畴。"毒损脑络"理论是当代中医在抗衰老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证候要素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收集321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证候要素判定方法进行证候调查,并检测患者血清IL-6的含量,运用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证候要素与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以瘀、火或热为主要的证候要素,出现频次分别为瘀178例占55.45%,火或热164例占51.09%;瘀与IL-6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证候要素以瘀最常见,其形成可能与IL-6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0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证候要素以血虚、气郁和气虚为主。证候要素组合以3证组合最常见,3证组合中以血虚、气郁和气虚组合情况最多。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兼有髓亏,实证以气郁、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肝、脾、肾最为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肾虚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等状况,探讨灾民心理卫生特征。方法:在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第26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理救援队在四川德阳、绵竹地区展开了为期20天救援工作。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编一般情况表、事件影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了灾区248位灾民的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受灾群体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被调查者中78.63%的人IES总分超过19分。(2)被调查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43.95%,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是29.44%;其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P〈0.01)。结论:受灾群体的PTSD、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尤以PTSD症状为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中医辨证要素的分布、组合情况。方法对100例失眠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进行判断,比较单纯失眠患者与失眠伴情绪障碍患者辨证要素分布的差异。结果100例失眠患者中火热证占92%,血虚证占79%,气郁证占78%,气虚证占74%,这4个辨证要素的出现率均在70%以上;4、5、6个辨证要素组合共占62%;失眠伴情绪障碍较单纯失眠与气虚证关系更密切。结论火热证、血虚证、气郁证和气虚证是失眠常见的辨证要素;失眠病机复杂,虚实夹杂者多见;失眠伴有情绪障碍在一定程度与气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