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50岁或以下的中国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应用高交联聚乙烯内衬的临床效果和线性磨损率。方法对本中心应用Marathon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和Duraloc非骨水泥臼杯的38髋,29例THA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在随访期间,测量每一年的X线片,对比分析臼杯内衬的线性磨损和周围的骨溶解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1.0±6.86)岁(29~50岁)。所有股骨假体的球头直径为28 mm。26髋应用了非骨水泥假体柄,12髋应用了骨水泥假体柄。平均随访时间(7.2±1.3)年(6~9.6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5.3±18.0)分(12~73分)显著提高到术后的(93.26±9.9)分(64~100分)。末次随访X线片上未见髋臼周围骨溶解改变。高交联聚乙烯内衬的第一年蠕变量为:(0.26±0.21)mm(0.01~0.91 mm),聚乙烯内衬在术后2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1±0.19)mm(0.04~0.76 mm),术后3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1±0.21)mm(0.07~0.93 mm),术后4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4±0.31)mm(0.07~1.68 mm),术后5年和6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分别为:(0.38±0.22)mm(0.07~0.97 mm)和(0.38±0.25)mm(0.08~1.26 mm)。手术2年后的聚乙烯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025 mm年/。结论应用于中国年青患者THA术中的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具有低的线性磨损率,从而可以降低磨损和由此而引起的骨溶解的发生。Marathon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材料具有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冬冬  黄旭  谷贵山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38-84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名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病,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明显升高,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大约总人群的15%、65岁以上人群的50%、75岁以上人群的85%受到其困扰[1]。膝关节是OA中最常受累的关节,张乃峥等[2]1995年在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49%。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软骨细胞凋亡和基质降解是OA的基本病理改变,胶原纤维变性、排列紊乱,蛋白多糖丢失,进而造成软骨生物力学改变,出现软骨的侵蚀、断裂、溃疡,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或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VNFH)是一种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及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ONFH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一般发病年龄在30~50岁左右。这种疾病常常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而导致疾病进展,出现股骨头塌陷,引发髋关节骨关节炎,丧失关节功能,造成残疾,带给社会和家庭巨大负担。  相似文献   
4.
冯卫  刘建国  齐欣  李冬松  杨晨  李叔强  付莉 《中国骨伤》2012,25(11):899-902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20例(30髋)骨性强直的髋关节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术后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价。X线影像学随访包括对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透光线及异位骨化进行评价。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5±6.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6.40±5.42)分;邻近受累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7例;13例外展肌力量恢复满意,跛行症状明显缓解,肢体短缩下降至小于0.5cm;髋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放射学评估发现2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1例股骨假体周围透光线,无关节假体脱位及翻修的病例。结论:近期随访发现THA在治疗骨性强直的髋关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髋邻近关节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DHS螺旋刀片(dynamic hip system blade,DHS-blade)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应用闭合复位DHS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1例患者随访4~21个月,除1例跌倒后致内固定失败,其余40例骨折均愈合,1例后期股骨头坏死,按照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1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0.24%.结论 DHS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容易、固定牢固、防旋性强、便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疗效可靠理想等优点,是一项新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晚期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由于不同患者髋臼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导致重建髋臼时难度明显增加,而髋臼内壁内移截骨能良好解决对臼杯假体的包容,但对截骨后髋臼内壁的内移范围仍存有争议.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寻找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方法:利用SolidWorks 2008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将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髋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画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结果与结论:第1,5,6,9,10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不均匀;第2,3,4,7,8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均匀,其中第4组Mises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第2,3,4,7,8组在上述3个象限内的剪切应力分布均匀,第7,8组剪切应力最小.提示关节力在髋臼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后上象限,随着臼杯不断内移,臼杯与骨的接触面积会逐渐增大,从而增加接触面上的Mises应力,但剪切应力随髋臼内壁的内移而减小.因此髋臼内壁截骨合适的内移范围在未入盆腔内1 mm到完全陷入盆腔1 mm,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1 mm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时程变化规律观察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电针防止过度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使用60只新西兰兔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电针阿是穴组(B组);电针足三里组(C组);电针阿是穴+足三里组(D组)。于制模后7、14、28 d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collagen-Ⅰ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7 d,电针组与A组中collagen-Ⅰ表达无明显差异;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14 d,各组collagen-Ⅰ表达持续增加,但电针组collagen-Ⅰ表达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A组(P0.05);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28 d,电针组中collagen-Ⅰ表达呈下降趋势,而A组中collagen-Ⅰ表达继续增加(P0.05)。结论 (1)电针治疗能通过降低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抑制骨骼肌的过度纤维化,防止瘢痕的形成,有利于损伤骨骼肌的修复;(2)电针刺激阿是穴+足三里的疗效优于单独选用阿是穴或足三里,两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对1999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2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 52岁,平均39.2岁.股骨头骨折根据Pipkin分类法分型:Ⅰ型9例(41%),Ⅱ型7例(32%),Ⅲ型2例(9%),Ⅳ型4例(18%).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定期随访,以Harris评分和Thompson&Epstein评分作为术后髋关节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的评定标准,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Harris评分: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7%.并发症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无髋关节异位骨化发生.1例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在术后1年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们建立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骨缺损模型,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对此类骨缺损进行修复,观察VEGF基因修饰脂肪干细胞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组Ⅰ:单纯玻璃酸钠注射,组Ⅱ:单纯清理术,组Ⅲ:清理术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每组40例;治疗前对上述三组患者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X诊断分级;分别于术后2、4、6 w、3个月,采用同一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通过Smith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计算临床疗效显效率。结果 120例患者失访17例,术前膝关节平均Lysholm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第3个月平均Lysholm评分,组Ⅰ:(72.4±6.01)分,组Ⅱ:(80.5±5.98)分,组Ⅲ:(89.3±6.32)分;临床疗效显效率,组Ⅰ:79.8%,组Ⅱ:84.5%,组Ⅲ:90.6%,各组中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膝关节镜有限清理结合术后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发症少,短期内可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有利于术后康复,疗效满意,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